【西安解放軍四醫大口腔醫院】口腔醫學院在線專家問診 |第四軍醫大學 |口腔醫學院三級甲等 |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軍醫大學口腔醫學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軍醫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口腔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口腔醫學研究所,位於陝西省西安市長樂西路145號,隸屬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軍醫大學。

前身是1935年7月南京成立國立中央大學附屬國立牙醫專科學校,是中國人自行創辦第一所口腔專科學校。1937年8月遷到四川成都。1945年8月遷回南京,成為國立中央大學醫學院牙專科、牙本科、牙症醫院。1949年5月,改為國立南京大學醫學院牙本科、牙症醫院。1951年10月,南京改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學院牙科、牙症醫院。1952年10月,改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五軍醫大學牙科、牙症醫院。1954年4月,改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口腔學系、口腔醫院。1957年1月遷到西安。1969年10月遷到重慶。1969年12月,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七軍醫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合併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第三附屬醫院。1973年1月,改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口腔學系、口腔醫院。1975年8月重慶遷到西安。1987年5月,改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口腔醫學系、口腔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口腔醫學研究所。1989年2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口腔醫學系升格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口腔醫學院。2004年11月,改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口腔醫院)、口腔醫學院,中國人民解放軍口腔醫學研究所[1]。2017年,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中,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軍醫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口腔醫院)、口腔醫學院。

1.可乘4路、10路、11路、13路、15路、38路、42路、47路、105路、231路、232路、233路、240路、301路、303路、527路、528路、605路、710路、715路車到康復路下,步行醫院。
2.可乘401專線、408路車到西京醫院,步行醫院。

第四軍醫大學口腔醫院地圖信息第三方公司提供。於技術原因,部分醫院位置可能,本地圖供參考。 本地圖顯示位置陝西省西安市新城區長樂西路145號。

第四軍醫大學口腔醫學院,位於古城西安,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唯一一所集教、醫、研為高等口腔專業學院,其前身系國中央大學牙醫專科學校,始建於1935年。學院佔地70餘畝,展開椅位280台、牀位144張,年門診量40萬人次、住院患者4500人。

第四軍醫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口腔醫院),暨第四軍醫大學口腔醫學院、中國人民解放軍口腔醫學研究所,坐落於古城西安,創建於1935年,前身系中國人自己創辦國立南京中央大學牙醫專科學校,現發展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唯一集教醫研口腔醫學高等學府。

醫院設有9個教研室,24個專業科室,是我國首批口腔醫學博士、碩士學位授權單位和博士後流動站,口腔臨牀醫學國家重點學科、口腔基礎醫學國家級重點學科(培育)學科,國家“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崗位學科、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項目,博士後流動站,是世界軍事齒科學會主席、國際頜面修復學會主席、中華口腔醫學會副會長、全軍口腔醫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所在單位,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設崗單位,中央和軍委首長口腔保健定點單位,全軍口腔醫學幹部保健專科基地。

醫院現有教授、副教授111名,博士生導師27名,碩士生導師37名。擁有一大批國內外口腔醫學專家,有長江學者3人;國家自然科學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軍隊高層次科技創新型人才工程培養對象、總後科技“銀星”、“新星”7人;5人獲得軍隊育才獎“金獎”,21人獲得“銀獎”,8人國際學術組織中任職,20位專家教授全國二級以上專業學會擔任副主任委員以上職務,18人擔任20多種專業期刊主編或副主編,45人享受國務院津貼。

延伸閱讀…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軍醫大學口腔醫學院

空軍軍醫大學(第四軍醫大學)口腔醫學院在線專家問診

醫院佔地75畝,擁有醫教研工作用房5.28萬平方米。開設牙科綜合治療椅270張,住院牀位144張,擁有國內進醫療、教學和科研設備。資產3億多元,年門診量50餘萬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6200餘人次。1995年評為三級甲等醫院,1998年批准國家衞生部臨牀藥理基地。

 ——我校2015級博士王博文故事《人民日報》報道“王醫生,當年你那個‘紅包’幫我們全家渡過關!”12年前大學畢業軍醫王博文素相識工人左運齊墊付了3000元手術費今年國慶假期64歲左運齊驅車十幾時跨越千里…

3月25日,“2023重慶整合醫學大會”重慶渝北召開。4000餘名醫務工作者現場聆聽講座,2640萬人次線上參加論壇活動。大會開幕式召開科學出版社《整合消化病學》新書發佈儀式。該書空軍軍醫大學樊代明院士擔任總主編,空軍軍醫…

延伸閱讀…

空軍軍醫大學(第四軍醫大學)口腔醫學院三級甲等

第四軍醫大學口腔醫院

我叫鞠躬,現任空軍軍醫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我祖上姓周,於父親禮制和黑暗深惡痛絕,所以他自己改名“索非”,我取名“鞠躬”。抗日戰爭爆發後,我想上陣殺敵,可父親告訴我學醫才能救國,於是我考入了美國人創辦湘雅醫學院,大學畢業後,來到原第四軍醫大學任教。剛工作時候,我只有一間四平方米辦公室和四處拼湊設備。我了近十年時間,完成了國內首例神經束路追蹤研究,隨後,提出了垂體前葉受神經-體液雙重調節學説,打破了垂體前葉不受神經直接調節半個世紀定論。1991年,我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當很多人我獲得榮譽時,我自己説:科學家生命於地更上一層樓追求。

樊代明,中國工程院院士、美國醫學科學院外籍院士、法國醫學科學院外籍院士。現任第十三屆全國人大教科文衞委員會委員、中國抗癌協會理事長、亞太消化病聯合學會會長、國際抗癌聯盟常務理事、空軍軍醫大學西京消化病醫院院長、腫瘤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消化疾病臨牀醫學研究中心主任、國家新藥臨牀試驗機構主任。任中國工程院副院長、第四軍醫大學校長、中華消化學會主任委員、亞太胃腸病學會會長、世界消化學會常務理事、國家科技獎勵委員會委員、國家教材委員會委員。中國共產黨十四大代表、第十一屆和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共產黨員、全國科技工作者、首批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和國家青年基金獲得者。

陳志南,中國工程院院士,細胞生物學和生物技術藥物專家。現任空軍軍醫大學國家分子醫學轉化中心主任、空軍專業技術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新藥創制國家科技專項副總師、全軍醫學科學委員會常務委員兼基礎藥學主任、陝西省科協副主席、陝西省決策諮詢委員會委員、陝西省人民政府科學家顧問團成員、西安市人民政府科技顧問、中國藥學會監事長、中國轉化醫學生物技術創新聯盟理事長、J Biol Chem、Hepatology、《中國科學C輯——生命科學》雜誌編委。獲全國科技工作者、全國高等院校優秀骨幹教師、全軍教師、全軍研究生導師、軍隊專業技術人才獎、軍隊院校育才金獎、總後勤部科技金星。教育部長江學者創新團隊、軍隊科技創羣體、總後教學團隊、陝西省三秦學者創新團隊帶頭人。榮獲總後共產黨員、空軍共產黨員,榮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