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驗光儀 散光】電腦驗光的散光軸位度數可靠嗎 |綜合驗光儀 |各部分名稱與功能作用 |

國內眼鏡店大多數是依靠電腦驗光儀進行驗光,然後用試鏡架進行主觀試鏡調整,部分眼鏡店或綜合驗光儀進行調整,能用檢影驗光大多醫療機構或有視光學背景的驗光師操作。電腦驗光儀可以驗出散光;

,電腦驗光儀準確性受很多因素影響,例如患者頭和眼配合,動來動去,眼注視驗光儀內目標不夠集中,以致放鬆調節夠,影響屈光度檢查結果性,複檢查度數異。兒童和屈光間質患者,電腦驗光儀測試誤差,不能檢查出屈光度數。因此,電腦測定屈光度數,作為配鏡唯一是。電腦驗光儀不能代替檢影師驗光及鏡片技術,人工驗光提供有益參考。

瞳距儀是在驗光配鏡過程中,於測量人眼兩瞳孔之間距離一種測量儀器。光源照亮視標經光學系統成像患者眼前某一工作距離處,當患者注視視標時,其左右眼視軸相交於這一工作距離處。此時光線患者左右眼角膜表面上各形成一個反光點。驗光師通過目鏡可以同時看到讀數遊絲和這兩個反光點,移動左右讀數遊絲對準患者左右眼反光點後,顯示屏上得到患者瞳距。

綜合驗光儀稱屈光組合鏡,顧名思義,各種測試鏡片組合在一起一種儀器,是目前國際上公認主要驗光設備。綜合驗光儀不僅能完成視、遠視、散光、老視和雙眼屈光常規屈光定量檢查,而且能夠實現多重視覺測試功能。綜合驗光儀視力檢查儀、投影儀和驗光組合台三部分組成。於傳統手工插片驗光方法,使用綜合驗光儀,具有、、特點,能夠消除疊加試鏡片引起綜合鏡片度數誤差。另外,使用綜合驗光儀,能夠進行視覺功能測試和定量分析,這是使用其它驗光方法無法實現。

驗光盤包括5部分,是視孔、主透鏡組、內置輔鏡、外置輔鏡和調整部件。

測眼通過視孔觀察,視孔周邊附有柱鏡軸位刻度,使用交叉圓柱鏡時調整軸向

①球鏡:-20.00D~+20.00D,精調每次可調整0.25D,調每次可調整3.00D。

②柱鏡:0D~-6.00D,每次調整變化0.25D。軸向0°~180°。

①交叉圓柱鏡:調整柱鏡軸位和光度時使用,包括兩個位置,即A點和P點,A點調整軸位時需要原柱鏡軸位對準位置,P點調整光度時柱鏡軸位需對準位置。

②轉稜鏡:0所處位置,轉稜鏡基底朝向可以調整上、下、內、外4個方向,同時可以調整稜鏡大小。

電腦驗光儀是利用儀器近視和散光等度數(屈光)進行檢查。檢查,臉放在下巴台上,1分以內會顯示度數。因為考慮本人主動視覺因素, 所以稱為動視覺屈光檢查。同時可以測量眼睛表面(角膜)基弧(角膜)。散光程度可以通過程度,基弧差異來檢測。但是電腦驗光儀測 量近視和散光度數情況很多,不能其結果決定眼鏡和接觸鏡度數。

是動視覺屈光檢查一種。採用將光投影到眼睛中檢影儀和度數鏡片,彙總到一張帶板鏡片進行。進行檢查人需要掌握相關技術和知識。認為,如果人進行檢查,能比電腦驗光儀,但最近使用檢影法進行檢查設施正在減少。

是確認本人主動性看物體效果(視力)進行檢查。檢查鏡片代替眼鏡形狀框,查出看鏡片度數。該鏡片度數視和散光度 數。此時同時測量視力(稱為視力)。該檢查中,你看到成放射狀線時,會問到“哪條線看得清?”,這是檢查散光。主動視覺屈光檢查結果 作為確定眼鏡和接觸鏡度數時基準。

C1 關於比敏感度檢查的敍述,下列何者正確?
(A)史耐倫視力表(Snellen chart)測量視力同時可以顯示患者是否有比敏感度問題
(B) Pelli-Robson test條紋光柵視標,測試空間頻率下對比敏感度
(C) Pelli-Robson test比敏感度視力表於具少量屈光患者亦可測試
(D)檢查比敏感度時周圍照明條件影響

C2 於具有眼球震顫(nystagmus)、垂直眼位和迴眼位顯異檢者,採取雙眼視和眼視距離自覺式驗光檢查內涵結果,下列敍述何者?
(A)單眼視檢查會有球面度數
(B)檢查者調節力,雙眼視檢查時
(C)檢者調節狀態單眼或雙眼視檢查時
(D)雙眼視檢查時,單眼視散光軸度會改變

B3 驗光檢查時,刺激調節作用,使用下列何種鏡片?
(A)稜鏡
(B)凹透鏡
(C)凸透鏡
(D)偏光鏡

D4. 正鏡片焦距與屈折力關係,下列何者正確?
(A)焦距與屈折力無關
(B)焦距,屈折力
(C)焦距時,屈折力
(D)焦距越短,屈折力

D7 下列處方中,何者為混合性散光(mixed astigmatism)?
(A)+1.00DS/-1.00DC×090
(B)-1.00DS/-1.00DC×090
(C)+2.00DS/-1.00DC×090
(D)+1.50DS/-2.50DC×090

C8 有關視標敍述,依史耐倫視力表概念(5分角視標例),6 m測驗距離時,高度何者正確?
(A) 8.73 cm
(B) 8.73 m
(C) 8.73 mm
(D) 8.73 nm

D11 眼視野範圍具有生理性限制,範圍排列,下列何者正確?
(A)顳側>上方>下方或鼻側
(B)鼻側>上方>顳側或下方
(C)下方或鼻側>顳側>上方
(D)顳側>下方>鼻側或上方

C12 使用筆燈進行眼球運動檢查,瞭解眼外肌功能是否。下列敍述何者?
(A)配戴眼鏡,有助於判斷雙眼視線偏差
(B)檢測時,受測者維持頭部不動,雙眼儘可能地跟隨目標(target)移動
(C)進行H型動眼檢查,受測者其左下方看時,右眼沒跟上,右眼下直肌可能
(D)若以筆燈施測,確認受測者是否維持瞳孔光反射,確保施測範圍保持

A13 關於調節幅度(amplitude of accommodation)檢查的敍述,下列何者正確?
(A)負鏡片法(minus lens method)測得結果,推近法(push-up method)所測結果
(B)標準近距離施測負鏡片法,加到-4.00 D後視標開始持續,該眼調節幅度4.00D
(C)檢查視標時,調節幅度檢查結果
(D)推近法測得調節幅度,於推法(pull-away method)結果

C14 關於交替遮蓋測試(alternating cover test),下列敍述何者正確?
(A)移除遮蓋時,眼睛外移動是外斜視
(B)外斜要基底向外(base out)稜鏡中和
(C)測量斜位或交替性斜視時,中和稜鏡放在那一眼可以
(D)主要次要偏移量如果,屬於非共動性偏移

B15 測量內聚幅度(amplitude of convergence),設受檢者瞳孔間距PD是62 mm,若近點內聚(near point of convergence, NPC)離為8 cm(量到眼鏡頂尖距離),考慮眼鏡到眼球旋轉中心距離27 mm,下列何者接近內聚幅度?(單位:稜鏡屈光度,prism diopter,∆)
(A) 54
(B) 58
(C) 62
(D) 66

B16 一調節患者,視-1.00 DS 屈光,調節近點(near point of accommodation)位於眼前20 cm,其調節幅度為下列何者?
(A) 3.00 D
(B) 4.00 D
(C) 5.00 D
(D) 6.00 D

D17 使用石原氏圖片(Ishihara pseudoisochromatic plates)檢查色覺,下列敍述何者錯誤?
(A)做先天性色覺問題篩檢,可以兩眼一起檢查
(B)每一頁測驗圖只能看3秒左右,需翻頁
(C)測驗距離不是40 cm,應拿一點50~70 cm距離
(D)光照明需要很亮,可患者需要增減亮度

D21 讀取角膜弧度K值可獲得角膜相關資訊,下列關於K值敍述何者正確?
(A)42.00/[email protected]; 1.00D WTR MCAR(with the rule, mires clear and regular)。此角膜散光1.00D,但無法得知另一個軸度為何
(B)[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可能為高度散光患者,但正常值範圍內,無疾病可能性
(C)[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此角膜散光1.00D,逆散光
(D)[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圓形標記扭曲(mires distorted)。此患者可能有角膜變形或淚膜定情況

C23 若覺式驗光值-3.50DS/-1.50DC×090,所得角膜弧度儀數值180度處為43.37D,90度處為43.00D,使用下列何種隱形眼鏡可得到視力?
(A)硬式隱形眼鏡
(B)硬式後弧散光隱形眼鏡
(C)軟式散光隱形眼鏡
(D)軟式隱形眼鏡

B26 角膜弧度儀測量,得患者角膜弧度H:7.50mm(45.00D)@180 ; V : 7.67mm(44.00D)@090,推估患者角膜散光為何?
(A)-1.00DC×180
(B)-1.00DC×090
(C)-0.50DC×180
(D)-0.50DC×090

B29 檢視患者角膜弧度儀(keratometer)顯示出的扭曲圖像、屈光度與角膜規則散光屈光度,可以早期觀察出患者可能屬於何種問題?
(A)淚液分泌
(B)圓角膜
(C)眨眼
(D)高度遠視

C30 有關自覺式鐘面圖(clock chart)確認散光軸敍述,下列何者正確?
(A)保留綜合驗光儀上散光片讓受試者看鐘面圖
(B)受試者回覆2點和8點鐘,設定軸位(2+8) /2 = 5鐘11方向,即120度
(C)受試者回覆1點和7點鐘2點和8點鐘,綜合驗光儀設定軸位45度
(D)受試者回覆和4點和10點鐘,設定軸位160度

C32 關於雙眼檢查的敍述,下列何者正確?
(A)雙眼檢查目的是兩眼視力,使左右兩眼視力相等才能獲得眼視覺
(B)若兩眼視力相等,無法做雙眼檢查
(C)最佳雙眼檢查條件是兩眼有融像狀態下執行,左右兩眼調節狀態
(D)利用林稜鏡分離法是各自眼最佳矯正視力下,稜鏡分離視標左右兩眼視力

延伸閱讀…

​圖解“綜合驗光儀”各部分名稱與功能作用_散光

電腦驗光的散光軸位度數可靠嗎?

D33 關於裂孔板檢查的敍述,下列何者正確?
(A)屬於他覺式驗光一種
(B)使用裂孔板孔2.5mm
(C)球面度數達到初始MPMVA(maximum plus to maximum visual acuity)後,擊可直接裂孔板尋找散光軸
(D)若患者散光,可依檢查結果疊加圓柱鏡,並測得處方

B34 有關負散光綜合驗光儀傑克森交叉圓柱鏡(Jackson cross cylinder,JCC)檢查的敍述,下列何者正確?1.白點綜合驗光儀散光軸時減掉-0.25DC 2.是正軸 3.散光軸調時白點方向調整
(A)1.
(B)1.2.
(C)2.3.
(D)1.2.3.

C35 受測者檢影鏡檢查度數-5.00DS/-1.50DC×180,進行試片檢查後結果如下:-4.25DS/-1.50DC×180視力20/30 ; -4.50DS/-1.50DC×180視力20/25 ; -4.75DS/-1.50DC×180視力20/20 ; -5.00DS/-1.50DC×180視力20/20球面度最佳視力(maximum plus to visual acuity,MOMVA)度數無為何?
(A)-4.25DS/-1.50DC×180
(B)-4.50DS/-1.50DC×180
(C)-4.75DS/-1.50DC×180
(D)-5.00DS/-1.50DC×180

A36 檢影鏡檢查後右眼屈光度為-5.00DS/-2.00DC×180,傑克森交叉圓柱鏡散光認步驟為下列何者?
(A)確認軸度,認度數
(B)認度數,確認軸度
(D)只需確認軸度
(C)只需確認度數

B37 患者-2.50DS/-2.0DC×180進行克森交叉鏡檢查法散光度數檢查,當散光度數修正成-1.50DC時,其球面度數應該修正為下列何者?
(A)-3.00 DS
(B)-2.75 DS
(C)-2.25 DS
(D)-2.00 DS

C39 超焦距距屈光(hyperfocal distance refraction)矯正方式,目的是無調節力介入下,得到視覺距離範圍。設一患者景深(depth of field)是士0.25 D,該患者超焦距距屈光矯正後,無調節作用下視覺距離範圍下列何者?
(A)眼前4m眼前2m
(B)眼前4m眼前1m
(C)無限遠眼前2m
(D)無限遠眼前1m

A40 一般而言,6m距離視為光學無限遠(optcal infinity)覺式驗光多以此標準檢查距離,而檢查距離可能造成驗光結果誤差。若4m離為患者驗光結果+3.50DS/-1.00DC×090,考慮景深,方應如何修正,才能給予患者最佳遠距屈光矯正?
(A)+3.25DS/-1.00DC×090
(B)+3.75DS/-1.00DC×090
(C)+3.50DS/-1.25DC×090
(D)+3.50DS/-0.75DC×090

C41 進行鐘面圖(clock chart, sunburst dial)檢測傑克森交叉圓柱鏡(Jackson cross cylinder,JCC)檢測得,下列敍述何者錯誤?
(A)是覺式驗光
(B)是認散光軸度,認散光度數
(C)是球面度最佳視力(MPMVA)下進行
(D)鐘面圖檢測需要維持價球面起始度,傑克森交叉圓柱鏡檢測需要維持價球面起始度

C42 有關遠視敍述,下列何者錯誤?
(A)需用凸透鏡矯
(B)一像點
(C)看近物時看物時需調節量
(D)年患者能夠透過調節而獲得距離視力

B43 Hofstetter’s節幅度公式,並採取保留一半節幅度原則,52歲受檢者要閲讀近距離33 cm文件,需要多少加入度?
(A)+1.50 D
(B)+2.00 D
(C)+2.50 D
(D)+3.00 D

A44 受測者雙眼屈光度為-5.00DS/-1.50DC×175,融像性交叉圓鏡(FCC)檢查結為+1.50D,負相調節力(negative relative accommodation, NRA) 及調節力(positive relative accommodation,PRA)加入度進行整。若NRA+2.00D,PRA-1.50D,近距離單焦鏡片處方為下列何者?
(A)-3.25DS/-1.50DC×175
(B)-3.00DS/-1.50DC×175
(C)-6.75DS/-1.50DC×175
(D)-7.00DS/-1.50DC×175

C45 有關近距離附加度(ADD),列敍述何者是考量?
(A)大多數人兩眼近距離附加度,是
(B)近距離附加度隨年齡增長而增多
(C)視力者,會給予+4.00D以上近距離附加度
(D)近距離附加度給予可能低度,來維持明視區域

延伸閱讀…

開學啦——科普檢查視力的驗光儀器

散光檢查

D46 受檢者有遠視+2.00DS,習慣閲讀離40cm,推進法或上推法(push-up method)測出節力100D。若運用節幅度一半原則(tentative and based on half the accommodation) 配置單焦老花眼鏡,此眼鏡鏡片度數下列何者?
(A)+1.00 DS
(B)+2.00 DS
(C)+3.00 DS
(D)+4.00 DS

C47 有關執行正度數最佳矯正視力(maximum plus to maximum visual acuity, MPMVA)檢查方式內容,下列何者?
(A)施行睫狀肌麻痺驗光(cyclopleg refraction),有助檢查調節痙攣或隱藏性視者
(B)霧視(fogging)法可以放鬆檢者調節力
(C)操作傑克森交叉圓柱鏡加入正鏡片霧視檢者視力獲得屈光度數
(D)單眼視或兩眼單一自覺式驗光需採用霧視法放鬆檢者調節力

A49有關正視眼者老花調節幅度(amplitude of accommodation)測量敍述,下列何者錯誤?
(A)患者調節力60歲時降至3D左右
(B)若點(near point)25cm,患者調節力為4D
(C)65歲受者查節力,所測結果可能是(depth of focus)而非節幅度
(D)受檢者超過60歲,可直接工作距離預估加入度,如40cm放+2.5D

B50受檢者近視-3.00D,屈光矯正後於40cm 進行融像性交叉圓鏡測試(fused cross cylinder,FCC)起出受檢者表示水平線,當球面度-2.00D時,回報垂直線條水平線。此受檢者矯正遠屈光後,於40cm 工作距離調節反應(accommodative response)為何?
(A) 1.00 D
(B) 1.50 D
(C) 2.00 D
(D) 2.50 D

C1 關於比敏感度檢查的敍述,下列何者正確?
(A)史耐倫視力表(Snellen chart)測量視力同時可以顯示患者是否有比敏感度問題
(B) Pelli-Robson test條紋光柵視標,測試空間頻率下對比敏感度
(C) Pelli-Robson test比敏感度視力表於具少量屈光患者亦可測試
(D)檢查比敏感度時周圍照明條件影響

C2 於具有眼球震顫(nystagmus)、垂直眼位和迴眼位顯異檢者,採取雙眼視和眼視距離自覺式驗光檢查內涵結果,下列敍述何者?
(A)單眼視檢查會有球面度數
(B)檢查者調節力,雙眼視檢查時
(C)檢者調節狀態單眼或雙眼視檢查時
(D)雙眼視檢查時,單眼視散光軸度會改變

B3 驗光檢查時,刺激調節作用,使用下列何種鏡片?
(A)稜鏡
(B)凹透鏡
(C)凸透鏡
(D)偏光鏡

D4. 正鏡片焦距與屈折力關係,下列何者正確?
(A)焦距與屈折力無關
(B)焦距,屈折力
(C)焦距時,屈折力
(D)焦距越短,屈折力

D7 下列處方中,何者為混合性散光(mixed astigmatism)?
(A)+1.00DS/-1.00DC×090
(B)-1.00DS/-1.00DC×090
(C)+2.00DS/-1.00DC×090
(D)+1.50DS/-2.50DC×090

C8 有關視標敍述,依史耐倫視力表概念(5分角視標例),6 m測驗距離時,高度何者正確?
(A) 8.73 cm
(B) 8.73 m
(C) 8.73 mm
(D) 8.73 nm

D11 眼視野範圍具有生理性限制,範圍排列,下列何者正確?
(A)顳側>上方>下方或鼻側
(B)鼻側>上方>顳側或下方
(C)下方或鼻側>顳側>上方
(D)顳側>下方>鼻側或上方

C12 使用筆燈進行眼球運動檢查,瞭解眼外肌功能是否。下列敍述何者?
(A)配戴眼鏡,有助於判斷雙眼視線偏差
(B)檢測時,受測者維持頭部不動,雙眼儘可能地跟隨目標(target)移動
(C)進行H型動眼檢查,受測者其左下方看時,右眼沒跟上,右眼下直肌可能
(D)若以筆燈施測,確認受測者是否維持瞳孔光反射,確保施測範圍保持

A13 關於調節幅度(amplitude of accommodation)檢查的敍述,下列何者正確?
(A)負鏡片法(minus lens method)測得結果,推近法(push-up method)所測結果
(B)標準近距離施測負鏡片法,加到-4.00 D後視標開始持續,該眼調節幅度4.00D
(C)檢查視標時,調節幅度檢查結果
(D)推近法測得調節幅度,於推法(pull-away method)結果

C14 關於交替遮蓋測試(alternating cover test),下列敍述何者正確?
(A)移除遮蓋時,眼睛外移動是外斜視
(B)外斜要基底向外(base out)稜鏡中和
(C)測量斜位或交替性斜視時,中和稜鏡放在那一眼可以
(D)主要次要偏移量如果,屬於非共動性偏移

B15 測量內聚幅度(amplitude of convergence),設受檢者瞳孔間距PD是62 mm,若近點內聚(near point of convergence, NPC)離為8 cm(量到眼鏡頂尖距離),考慮眼鏡到眼球旋轉中心距離27 mm,下列何者接近內聚幅度?(單位:稜鏡屈光度,prism diopter,∆)
(A) 54
(B) 58
(C) 62
(D) 66

B16 一調節患者,視-1.00 DS 屈光,調節近點(near point of accommodation)位於眼前20 cm,其調節幅度為下列何者?
(A) 3.00 D
(B) 4.00 D
(C) 5.00 D
(D) 6.00 D

D17 使用石原氏圖片(Ishihara pseudoisochromatic plates)檢查色覺,下列敍述何者錯誤?
(A)做先天性色覺問題篩檢,可以兩眼一起檢查
(B)每一頁測驗圖只能看3秒左右,需翻頁
(C)測驗距離不是40 cm,應拿一點50~70 cm距離
(D)光照明需要很亮,可患者需要增減亮度

D21 讀取角膜弧度K值可獲得角膜相關資訊,下列關於K值敍述何者正確?
(A)42.00/[email protected]; 1.00D WTR MCAR(with the rule, mires clear and regular)。此角膜散光1.00D,但無法得知另一個軸度為何
(B)[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可能為高度散光患者,但正常值範圍內,無疾病可能性
(C)[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此角膜散光1.00D,逆散光
(D)[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圓形標記扭曲(mires distorted)。此患者可能有角膜變形或淚膜定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