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西口腔醫院咬合紊亂】什麼是顳下頜關節紊亂病 |顳下頜關節科 |改良型治療性義齒在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徵患者咬合重建中 |

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學)院始建於1907年成都仁濟牙科診所,譽為中國現代口腔醫學發源地和搖籃。1912年擴建牙症醫院;1917年建立華西協合大學牙學院,是中國第一所高等口腔醫學院校;1928年仁濟牙症醫院遷華西壩,更名華西協合大學口腔病院1951年…

詳細>>

華西口腔院徽整體圓形,四種顏色組成。中心圖案、文字採用綠色,寓意為生命樹長青。院徽圖案主要結構兩個大小、色彩同心圓疊加構成,表示醫患雙方心心相印。中央綠色圖案由蛇杖和藝術化英文字母“D”組…

詳細>>

2022年9月21日,高等教育評價專業機構軟科正式發佈“2022軟科中國學科排名”。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學獲得1467總分… 詳細>>

2023年3月28日上午,四川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暨第三屆“四川人才獎”頒獎儀式成… 詳細>>

生活中,您有沒有中過招?

🔘早上起牀時,或打個哈欠,冷風一吹,發現嘴巴突然張不開了。

🔘臨近期末或升學考試了,或是最近工作壓力了,感到耳朵前面疼,吃東西或張大嘴時疼。

🔘一吃東西或張大嘴時,能聽到耳邊咔咔作響。

如果您有這些症狀,那麼您可能患了顳下頜關節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

接下來,讓我來詳細介紹一下顳下頜關節病吧!

您大張嘴時候,可以摸到耳朵前面活動地方顳下頜關節一部分,以下活動區域。它顳下頜關節本身和周圍肌肉韌帶組成。

    它是疾病,文獻報道中40%-60%人具有一個及以上體徵。

好難懂一段話,太學術了!

那麼,您顳下頜關節區域,耳朵前面區域發生以下三種情況時,當心顳下頜關節病啦!

包括臉、太陽穴、耳朵裏面、耳朵前面區域;大張口、大笑、打哈欠、説話、咀嚼、緊咬牙齒時疼痛;如果有磨牙和咬牙習慣,可能早上起來覺得臉痛。

張口和(或)閉口時能聽到耳前區域“咔咔”聲響。或有其他聲音,比如摩擦或破碎聲音。

嘴巴張不到以前那麼開了,感覺關節卡住了;或是嘴巴張開得過。

🔘女性:男性相比,女性患顳下頜關節病;

臨牀上,病人問到一個問題。

醫生,我啥子會得這個病誒?

目前這個疾病有很多致病因素,加起來於20種,但是呢到每個病人那説。

醫生,那你覺得我是什麼原因呢?

這個疾病呢,可能和以下因素有關,比如精神、壓力過、心理社會因素;咬合因素;創傷因素;免疫因素;解剖因素,習慣,往往疾病發生是多個因素一起導致。

那麼,

延伸閱讀…

顳下頜關節科

什麼是顳下頜關節紊亂病?

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學院 口腔正畸學博士發表正畸、顳下頜關節相關臨牀研究SCI論文10餘篇,參編專著2本。正畸治療中關注患者顳下頜關節相關生活質量。顳下頜關節診療中關注患者疼痛、心理問題。

病情描述:咬合到位
看病過程:咬不到東西後,調咬合
康復情況:關節轉

中華口腔醫學會顳下頜關節病學及HE學專業委員會召集相關專家研討,顳下頜關節病錐形束CT檢查規範及診斷標準達成意見,供國內同行參考。

顳下頜關節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是指累及顳下頜關節和(或)咀嚼肌,具有一些相關臨牀問題(如疼痛、彈響、張口受限)一組疾病總稱。TMD包括顳下頜關節及(或)咀嚼肌疼痛類疾病、關節盤移位主結構類疾病以及關節退行性疾病,影像學檢查主要目的是後兩者作出輔助診斷。其中,口腔頜面錐形束CT和MRITMD臨牀檢查中廣泛應,但目前國內無行業認可檢查規範,有些影像資料質量滿足臨牀診斷要求,無效檢查、複檢查時發生,浪費了醫療資源,加重了患者醫療負擔,還可能導致錯誤診斷和治療。此,中華口腔醫學會顳下頜關節病學及HE學專業委員會於2019年9月成都召開“顳下頜關節病錐形束CT和MRI檢查規範及診斷標準”專題研討會,以下是其中關於TMD錐形束CT檢查規範及診斷標準專家共識,供口腔臨牀醫師參考。

本操作規範TMD錐形束CT檢查,其他疾病錐形束CT掃描範圍、圖像選取可。

遵循可合理達到的儘量(as low as reasonably achievable,ALARA)原則,即滿足臨牀診療需求下儘量減掃描視野。品牌及機型,可採用大視野錐形束CT檢查,如16 cm×6 cm,雙側顳下頜關節一次成像。可採用小視野(推薦),如6 cm×6 cm,左右兩側投照,圖像。

品牌、機型自動設置曝光參數,或手工設置管電壓和管電流。手工調節曝光參數需遵循ALARA原則。

3.1 醫師核申請單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別、年齡、主要病情,明確檢查 目的和拍攝部位。

4.1 使用頭顱裝置和光標定位系統使患者面部矢狀面地平面垂直。採用立式或坐式錐形束CT檢查時,患者眶耳平面與地平面平行;採用卧式錐形束CT時,患者眶耳平面與地平面垂直。

延伸閱讀…

改良型治療性義齒在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徵患者咬合重建中 …

顳下頜關節紊亂病患者靜態與動態腦功能異常的磁共振研究

4.2 閉口位檢查,囑患者後牙咬合,保持牙尖交錯位;或吞嚥後保持該下頜位置(無牙頜患者)。

4.3 掃描過程中囑患者保持靜止,閉眼、鼻呼吸。

4.4 完成曝光後鬆開頦託,解開頭帶,取下鉛圍脖,囑患者離開拍攝位置。

圖像掃描及完成後,多平面重組界面調整髁突影像角度。瀏覽軸位圖像,並橫斷面確定髁外向軸,冠狀位調整斜冠狀位(髁突長軸平行);矢狀位調整矯斜矢狀位(髁突長軸垂直)(圖1,2)。此3個層面上瀏覽影像,結合病史進行分析診斷。

輸出打印圖像,斜冠狀位前後,斜矢狀位內外,有助於判斷關節病變位置和範圍,病變範圍選擇3~5張影像打印,層距0.5~1.0 mm。圖像標註醫療位和患者信息(圖1,2),“.dicom”格式儲存,可圖像直接上傳醫師工作站或醫院影像存儲傳輸系統供臨牀醫師閲覽。

1.1 矯斜矢狀位平面觀察,通過評價關節間隙變化判斷髁關節窩中位置;各層面顯示髁突位置不一致,最中間層面作為判斷或代表層面。

1.2 情況下,兩側關節形態結構基本稱。關節上間隙,關節前間隙及後間隙無差異,髁突位置基本居中,但健康人羣髁位置存在變異。我國無顳下頜關節症狀人羣錐形束CT測量結果顯示,顳下頜關節前間隙2.29 mm,上間隙3.26 mm,後間隙2.38 mm。

1.3 90%以上關節盤前移位患者髁後移位,即前間隙增寬。雖然關節前間隙主要關節盤佔,但不能關節前間隙增寬診斷關節盤前移位。

1.5 急性滑膜炎患者可表現關節後上間隙增寬,髁突前下移位。

1.6 有些疾病可以表現關節間隙變化,需要鑑別。關節纖維性可以表現關節間隙變,化膿性關節炎表現關節間隙增寬,關節內或關節外佔位性病變可擠壓髁導致移位。

顳下頜關節退行性關節病稱骨關節病或骨關節炎,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組織病理學表現兩者無法區分。早期表現關節軟骨基質降解和軟骨破壞,即退行性改變。表現軟骨下骨(骨皮質)吸收破壞,後導致範圍骨質破壞或增生硬化,關節骨外形改變、畸形,有碎骨片遊離脱落。

顳下頜關節退行性關節病X線表現包括關節間隙變和關節骨退行性改變。退行性改變可發生關節窩、關節結節和髁突。見觀察是髁突骨質改變。若錐形束CT多個層面觀察到以下1種或1種以上退行性關節病影像表現,結合病史和臨牀表現,可診斷顳下頜關節退行性關節病。但若表現單一輕度磨平或單一輕度硬化改變,可能只是一種生理性改建,需結合臨牀或其他影像學表現進行診斷。早期骨關節病表現髁突表面的骨質吸收破壞,而骨質增生、硬化、短小或形態改變、囊樣變認為是骨關節病發展結果。

圖3 顳下頜關節退行性關節病患者右側髁錐形束CT影像,關節間隙變,同時伴骨皮質下囊樣變(箭頭示)、骨松質硬化、髁前緣骨質增生 A:冠狀位;B:矢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