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矯正的x片怎麼看】教你看懂X光片 |牙片詳解 |教你讀懂自己的口腔X光片 |

各位夥伴進入到口腔門診後,醫生要做事情判斷患者病症和治療方案,這時候和全面判斷口內情況,會用到X光片。 像是齲齒或者牙周病,臨牀診斷通過肉眼視診方式判斷情況,這時候使用X光影像輔助診斷成為手段。

圖2口腔科中,主要使用X光片分可以照到3-4顆牙齒局部根尖片(叫牙片——圖1),以及能夠照到整個口腔環境曲面斷層片(叫大牙片——圖2) 下面我們通過一張曲面斷層片來説牙齒構造和X光片的閲讀方式,教您看懂自己口腔X光片。

圖3我們頜骨形態是一個U型,醫生閲覽,展示為平面圖像。X光片和普通照片一樣是鏡像,説左右是相反,圖3表現左側牙齒X光片。 X光片中,純黑色空洞區域是沒有東西,組織地方會呈現白色,圖中灰白色有花紋部分頜骨和牙槽骨(見圖3標號1位置),牙槽骨中生長着很多牙齒(見圖3標號9位置)。

圖4原本我們牙齒上下左右四區有8顆牙齒(合計三十二顆),但人類進化,我們智齒因為空間而拔除(圖4一顆埋伏阻生智齒),所以大家看到這張X光片中上下左右各有7顆牙齒(見圖3標號2位置),部分夥伴沒有智齒,所以二十八顆牙齒。

圖5前牙形態像鏟子,牙冠和牙根組成(見圖5標號3位置),磨牙形態各異,有複數數量牙根,後磨牙(6、7號牙)有3-4顆牙根(見圖5標號5位置)。 牙齒內部有中空管,其中生長着牙髓我們説牙神,X光片上顯示黑色線條(見圖5標號6位置)。 如果各位夥伴做過根管治療,X光片上可以顯現出填充根管藥劑,另外補牙材料和金屬或者全瓷牙冠會顯現出亮白色(見圖3和圖5標號7、8位置)。

如果出現齲齒或者牙周疾病導致牙槽骨流失退縮,患處會因為消失不見而呈現黑色空洞。 來説,口腔內骨骼牙齒、人工材料會顯示X光片中,但組織如牙齦紅腫情況是無法表現X光片上。

X光片之外,很多專業口腔診所會使用名CBCT口腔錐形束CT來獲取3D動態骨骼模型,這智齒拔除、牙齒以及種植牙項目中應用,目前於大部分常見牙齒疾病來説,X光片足夠啦。

望齒科是一家成立於2005年口腔門診,到2021年望齒科這個品牌擁有了16年歷史。這過去16年裏,望齒科像一顆竹子一樣,醫療品質、患者為土壤,吸收和集聚力量,改善和提高醫療服務水平,只為您一口牙。

醫師判斷疾病時,武器可,可以運用敲診、觸診、視診、或運用器械方式幫助診斷,醫師懷疑患者有肉眼確認牙科問題時,會透過X光來幫助診斷。它像醫師透視眼,沒有它只能瞎子摸象,去想像肉眼看不到病灶組織結構。

像植牙這種手術,X光片,要拍3D斷層掃描,讓醫師精準掌控骨頭狀況、牙周狀況、神經血管走向、鼻竇的分佈位置,訂定手術計畫。這些都得幾釐米幾釐米計算,分毫不差避開風險區域,才能確保植牙與安全。

這篇文章我和您分享,哪些區域是人工植牙避開地雷區,如何X光上進行判讀,瞭解醫師X光上畫腳時,説什麼。有認識,以利後續安心進行治療。

X-ray(X光)是德國物理學家Wilhelm Rontgen 1895年進行實驗時,無意中發現,因為當時這個發現射線瞭解,因此「X」這個象徵未知符號來命名。

X光能夠成為醫師判斷,主要是於口腔內組織密度,輻射吸收阻擋能力,當X光射線束穿透組織後,抵達成像板X光劑量會有所差異,會呈現黑白一陰影。

組織如骨頭會吸收多X光量,影像IP板上會呈現泛白,如果是組織、蛀牙空腔、或者是鼻竇,因為組織密度,感光ip板上呈現黑色陰影。有沒有蛀牙、骨頭破壞狀況如何,許多問題透過這些成像一目暸然。

來説,設備院所,會初診病患拍攝環口X光片(Panoramic x-ray),瞭解口腔整體狀況,有多少蛀牙、缺牙、齒槽骨、顳顎關節,牙齒排列情形….做通盤瞭解,以利安排後續治療計畫。

進行環口X於光檢查時,機器會繞著頭頸部旋轉進行整圈偵測掃描,顯影劑及膠片口外,可以呈現顳顎關節、全部牙齒、緊鄰鼻腔及鼻竇結構,是植牙或診斷治療時不可或缺。

不過環口X光無法仔細呈現細部影像,時,會安排局部X光口內攝影,例如根尖片( Periapical film, PA)、咬翼片(Biet-Wing film)、咬合片(Occlusal film)。

將一小片塑膠放進患者口腔,呈現顆或少數顆牙齒周圍組織狀態,常用於牙縫蛀牙、病灶治療、牙周治療、或牙齒外傷。

環口X光可以呈現缺牙區齒槽骨狀況,及神經血管位置走向。但環口X光是2D影像,會有影像重疊,比例失問題。要進一步進行植牙診斷,必需拍電腦斷層掃描(Computerized Tomography),設備透過旋轉、環繞方式360度蒐集患者角度資料,資訊一步高階電腦進行數位幾何處理,建立體(三維、3D)斷層影像,讓醫師翻瓣情況下能評估齒槽骨長度、高度、寬度、密度、角度、形狀,並精準掌握神經、血管、上顎竇位置。

如若傷及,有會導致顏面麻木可能

鑽針若不慎刺穿,極可能導致發炎感染

「下齒槽神經」為三叉神經一個分支,是我們下顎植牙時,要小心區域。

從X光上看,那兩條黑色條狀管子,下齒槽神經。下齒槽神經負責掌管下顎、下唇、下巴感覺,如果手術時,誤觸下齒槽神經,雖然會影響唇口實際活動,但可能造成受損神經同側嘴唇下巴感覺或過於,麻木、完全喪失感覺。這種麻痺感,持續時間,數天到數週,多數人半年內可恢復,但可能造成永久性麻木,可逆損傷。

因此下顎植牙時,如何避開這個地雷區,成了牙醫師們任務。進行手術前,透過X光及電腦斷層掃描取得3D立體影像,明確掌握下顎管走向與位置,不可鑽鑿到這些區域。

延伸閱讀…

教你讀懂自己的口腔X光片

植牙有哪些地雷區,教你看懂X光片

文獻,植體主體要神經管保持2mm距離,而齒槽骨鑽孔時所用鑽針,植體1mm,説,要預留1mm,總共3mm,才能確保不傷及神經。舉例來説,如果植體是10mm,齒槽骨高度要有13mm,才在安全範圍。

植牙是手術,失毫釐,差以千里,醫師手要,術前透過儀器評估,確保安全區域執行,降低後遺症風險。

人體頭顱共有八個鼻竇,兩兩稱成,上顎竇(Nasal sinus)是其中一對,位上顎後牙區上方空腔,口腔上顎竇像上下樓關係,會影響,且上排齒列和上顎竇之間隔著一層骨頭和鼻竇膜,上顎後牙區植牙時,上顎竇往往是牙醫師需要留意風險區域。

事實上,於解剖構造差異,人類上顎骨頭條件,本來下顎差,而且每個人上顎竇大小有差異,鼻竇人,上顎牙牀會,亞洲人普遍上顎骨頭條件偏差,上顎後牙植牙視為困難手術。 

如果上顎後方大、小臼齒缺牙過,骨頭會吸收,導致「上顎竇氣室化」。説,上方上顎竇往下擠壓擴張,佔部分原本屬於上顎骨位置,此時如果直接進行植牙,會因為上顎骨變,不能容納植體直徑長度,植體會直接穿入鼻竇腔中,透過「上顎竇增高術」(Sinus Lifting),將上顎竇頂上去,騰出空間補入骨粉,讓骨頭長回來,進行後續植牙療程。

如果植體打穿上顎竇,有可能造成鼻竇感染或鼻竇炎,因此術前輔助電腦斷層掃描X光評估是少不了。以下我我案例,帶大家一起看看醫師是如何判讀X光片斷層掃描圖。

這是一位40多歲骨頭萎縮婦女,來找我時很多家牙醫退貨,這張全口X光片可以看出來,骨薄如紙無法植牙 。一起看看下面(圖一)這張電腦斷層掃描圖,黑色空腔鼻竇腔,可以看出,骨頭重吸收,只剩下1.71mm高度,而植牙前提是骨頭高度要達到10mm。此時如果直接10mm植體直接置入,大部分植體直接穿入鼻竇腔內,後果不堪設想。

每個去專業牙科醫院牙友們會遵循醫生拍口腔全景片,當大家看到牙片有點懵。知道怎麼看牙齒有沒有蛀牙?有沒有智齒?有幾顆智齒呢?接下來亮貝美的編教各位牙友們一些基礎全景片!

口腔全景片,顧名思義可以全口牙齒展現出來一種牙,這是牙科片子,這樣。

拍攝全景片是口腔治療之前很一個檢查過程,醫生可以從口腔全景片,通過全景片可以觀察到牙齒狀況,是否有隱形齲齒、埋伏阻生牙、多生牙、牙槽骨吸收、牙齦萎縮、口腔內是否有瘤體。做牙齒種植、牙齒、牙齒修復、智齒拔除之前,需要拍攝口腔全景片。

延伸閱讀…

如何看牙科的X光片?牙片詳解,教你看懂牙片!

放射師這樣説:拍攝X光的重要性!

我們拿到一張口腔全景片後,要牙片上標誌R和L字母來分辨左右,R代表口腔右側,L代表口腔左側。

比如下面這張全景片,全口牙齒有28-32顆多出來4顆智齒,智齒是中間牙齒後數第8顆,如果上下左右有第8顆,那了4顆智齒。

來説,蛀牙可以通過牙片發現,是齲牙多。

牙片上出現黑色陰影缺損,如果是鄰面齲以及齲壞程度需要到專業杭州亮貝美口腔醫院以及專業醫生探針,口鏡進行檢查。

X光猶如牙醫師透視眼,藉由 X光 可以看到口腔表面看不見問題,牙齒治療部分,拍攝 X光 片是。

有各式類型X光,昰醫師們能患者治療,接受微量輻射,能獲得價值,民眾會到牙科看診,見目的是洗牙、檢查、治療。

什麼情況下,會安排患者作X光檢查呢?

醫生可以評估牙齒狀況,檢視牙周是否,例如:齒槽高度是否、牙齒角度、是否有蛀牙、牙齒數目是否正確、是否天生缺牙或天生多生牙。

情況如下:蛀牙、缺牙、智齒、假牙、乳牙、多生牙、阻生齒、牙周病,可全口X光影像中做醫師判讀。

懷疑有肉眼看不見牙縫間蛀牙時,會安排咬翼片拍攝。

全口X光片中看見發炎,需拍攝局部範圍根尖片,才能瞭解發炎程度。

如果有牙齦流血、發炎或是刷牙時,牙齦會流血,臨牀檢查後懷疑有牙周問題時,會安排根尖片拍攝。

治療前中後需要安排根尖片拍攝,確保治療狀況及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