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上額做ct怎麼做的】口腔CT |基於錐形術CT數字化建模的3D打印牙頜模型製作及精確度研究 |揭開口腔CT的神秘面紗健康科普 |
滄州市人民醫院始建於1961年,位於風景渤海之濱,京杭大運河河畔,是一所集臨牀、教學、科研、預防、康復、急救…
詳細>>
如果你了一顆阻生牙,需要拔掉,應該怎麼做呢?到口腔醫院拍個X線片?這以前基本是這麼操作,但如今有了進技術———CBCT,它像《西遊記》裏孫聖火眼金睛,能夠看穿人“五臟六腑”,讓疾病遁形。X線片是平面,醫生無法掌握平面以外情況,但做個CBCT全部情況一目瞭然了,CBCT可以讓醫生全方位地查看患處,做出、地判斷和治療。
那什麼是CBCT呢?CBCT稱為錐形束CT, 是口腔領域專用CT,是當今口腔頭顱影像設備中有前途和實用性設備。
CBCT出現本世紀初歐美發達國家,它出現成為牙科影像學發展中里程碑。目前我國CBCT市場發展迅速,臨牀應日益普及。我院口腔門診於2011年全省引進了CBCT技術。
口腔CT設備有一個“羅鍋狀”彎板,繞着人頭部轉一圈,整個口腔牙齒、骨骼立體結構輸入了計算機,只花十幾秒時間,能完成患者口腔掃描,進而生成高精度三維影像,纖毫畢見,一目瞭然。不僅如此,還可以計算機中角度進行觀察、診斷,可以計算機中“剖開”牙齒、骨骼,觀察內部結構,實現了定位,明確診斷目的。
雖然傳統CT能生成三維影像,但是放射劑量、輻射、佔地、價格,清晰度上適合口腔結構檢查。而CBCT口腔應用而設計,具有其優勢:
於大多數患者而言,拒絕做CT檢查主要原因是害怕X線輻射。相比傳統多排螺旋CT,CBCT一次投照放射劑量相當於傳統CT1/60-1/100,於1張口腔全景片放射量,完全解決了患者後顧之憂。另外,口腔科兒童患者佔有比例,如青少年正畸患者、先天性頜骨發育畸形和先天性OSAS患者,而兒童射線吸收能力是成人10倍,所以於口腔科而言,輻射CBCT相比於傳統CT具有優勢。
CBCT於牙齒或者頜骨組織結構成像質量,能顯示牙根細小裂縫,適合口腔科治療。它能顯示牙齒根管數目形態,能發現變小根管、早期炎症和牙根折裂傳統檢查無法確定病變。CBCT可以檢測牙槽骨吸收量,這樣可以無創條件下評估牙周病程度。通過CBCT可以觀察牙根彎曲情況及上頜竇、鼻底、下牙槽神經管、頦孔解剖結構關係,醫生拔牙前術前評估。可以觀察頜骨囊腫三維空間中範圍,瞭解病變上頜竇、神經管解剖結構關係。口腔種植中,醫生可以通過CBCT掃描,分析植入區骨質、骨量及神經血管關係,從而確定種植體寬度、長度、植入方向及所需植入骨量,提高種植手術成功率。
CBCT專用軟件可以使口腔科醫師使用起來,口腔科醫師完全可以自己意願獲取自己想要牙齒或者頜骨影像,自制三維成像。
CBCT採用硬件並行加速技術,只需要不到15秒時間能完成口腔三維影像,使得臨牀醫生能夠無延開始治療方案設計。
書接上回(CBCT是CT嗎?),繼續CBCT。“採購管理”系列第8期,討論世界下視野CBCT使用情況,以及大視野口腔CBCT優勢劣勢。
1998年,世界第一台商用CBCT:NewTom 9000問世,並應用於口腔臨牀。2012年,朗視儀器、美亞光電代表國內廠商推出國產口腔CBCT。
作為一種新型、高端醫學影像設備,CBCT實現了二維影像到三維影像跨越,口腔疾病診斷、牙齒種植、口腔頜面領域作用不可替代,大量公立醫院和實力民營診所配置,使其成為口腔科”標配”。
作為CBCT參數之一,成像視野決定着成像包含多少具有口腔臨牀意義解剖信息。視野,意味着臨牀應範圍廣,CBCT檔次基本小視野、中視野、大視野劃分。
那麼,於口腔CBCT,是視野嗎?
是,不是!
統計,我國口腔疾病整體發病率達到 90%以上,發病率,對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影響。此外,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對口腔重視。我們熟知種植牙例,2011年我國年種植牙顆數12萬顆,而2020年種植量400萬顆,年複合增率達46%。
於口腔內科疾病,X射線牙片和全景片具有診斷效果,但因其二維圖像,出現影像重疊情況,無法確切地反映患者根管、牙齒和其他周圍組織三維信息,可能會產生誤診和漏診。
於可以獲得高清三維圖像,CBCT能顯示患者牙髓腔三維解剖式結構圖像,有助於醫師瞭解患者根管走形情況。比如,於牙齒畸形患者,能通過CBCT相關軟件測量調整角度,為正畸治療提供可靠,減少治療複性。
《全科口腔醫學雜誌》一篇文獻,通過比80例患者發現:CBCT牙槽骨缺損判斷率為93.33%,埋伏牙位置判斷準確率100.0%,牙齒折裂判斷率為91.67%,於X線檢查56.67%、 72.22%和5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成像視野(Field Of View,FOV),即CBCT圍繞人體旋轉一週獲得圓柱狀立體數據,其大小於圓柱直徑×(D×H),探測器尺寸和形狀 、X射線幾何形狀和校準因素決定。
顯然,我們能直觀感受到視野覆蓋範圍是。保證成像清晰度情況下,成像視野,掃描覆蓋解剖結構範圍,能為臨牀診斷提供多信息,相應人體受輻射。
考慮到視野CBCT臨牀應價值,業內CBCT分為大、中、三種視野,大視野能向下兼容小視野,反之則不能:
延伸閱讀…
成像視野≤8×8(單位:cm,下同),主要於局部牙列、局部頜骨和單側關節成像,可滿足根管治療和修復需求,缺點是無法呈現全口影像,因此稱為稱為根管CBCT。
比如,於牙髓疾病5×5視野夠了,因為我們關心一顆或幾顆牙齒,比如根管、、隱裂細節部位;8×8視野可以一次捕獲兩個頜骨,適用於半口或個別牙齒種植、根管治療、單側第三磨牙拔除領域。
如今口腔CBCT行業發展迅速,以至於8×8成小視野。但實際臨牀應角度,不僅我國,世界範圍內8×8是常用。國外兩個知名牙科論壇(dentalxp和Renew Digital)兩篇文章[What’s the best CBCT for my practice(2016年)和Finding the Best CBCT for Your Dental Practice(2022年)],認為8×8視野適合大多數牙科工作,是許多普通牙醫和專家最佳選擇,同時有助於減少患者輻射。
成像視野<15×15,其優勢是一次掃描顯示全口牙列情況,滿足絕大部分患者正畸、種植臨牀應。標準化小視野,廠家中視野盡,如11×8、12×8、10×10、12×10、14×10、15×9、15×10尺寸。關於如何區分上述視野,這裏有兩條建議:
滿足寬度臉型患者臨牀需求,希望視野視野寬度儘量一些,比如寬度>12cm才能看到阻生齒和埋伏牙。不過,紅線是13.5cm。
作為唯一一個牙醫和頜面外科醫生重視關節,顳下頜關節(TMJ)是口腔頜面部見病之一,比如突然閉不上或張開嘴巴。,成年人來説雙顳頜關節間離是13.5cm,如果視野寬度於此(如11×8、12×8、10×10、12×10等視野),無法一張影像中同時顯示兩側顳下頜關節(TMJ),只能掃描每個顳下頜關節。因此,醫院如開展口腔頜面手術,CBCT視野寬度不能於13.5cm。
正常人臉,從下巴到鼻尖距離是8cm,可以覆蓋到整個牙齒全部,這什麼8cm是口腔CBCT見標準視野高度,能滿足口腔種植臨牀全部需求。不過,於高度限制,能顯示顳下頜關節和上頜竇,有時會犧牲掉患者下頜角影像,這什麼有些CBCT視野高度是9cm、10cm。不過,只要高度超過14cm,並沒有本質區別。
從下巴到眼睛頂部距離是14cm,能覆蓋整個面部,滿足頜面外科需求。因此,有專門額面外科專業口腔醫院,會配置視野高度>14cmCBCT。
延伸閱讀…
成像視野≥15×15,一次掃描可顯示下頜到上頜竇大部及雙側顳頜關節,覆蓋大部分顱面骨骼,可以捕獲包括蝶鞍和顱底內頜面區域以外區域。比如,大視野CBCT中視野(15×15) 能滿足正畸、頜面外科,全口種植口腔領域所有需求。至於視野,其説是口腔CBCT,不如説面向耳鼻喉科、整形美容科其他領域。
當前,我國口腔醫療機構主要分為三大類:
1)口腔專科醫院,代表當地口腔水平,主要分佈一線城市、省會城市、部分經濟發達地級市。“中國衞生統計年 2021”統計,截至2020年,我國口腔專科醫院已有945 家;
2)綜合型醫院口腔科,缺少口腔專科地區,佔主導地位。二級及以上醫院基本設有口腔科。“國家衞健委統計信息中心”統計,截至2021年7月,我國二級及以上醫院有13696家;
3)口腔診所,包括連鎖口腔門診和個體口腔診所。統計,截至2019 年我國口腔診所8-10萬家。
顯然口腔專科醫院、綜合型醫院口腔科、連鎖口腔門診、及部分口腔可能配置CBCT,而且這其中水平是口腔專科醫院。
我們聽説一個觀點是:小視野CBCT正在淘汰,大視野CBCT整機成本雖然,但帶來價值會多。我們下代表水平口腔專科醫院CBCT使用情況:
正頜外科是一項系統治療工作,花費時間,需要多個專業醫生合作才能完成。主要涉及專業包括:口腔頜面外科、口腔正畸、口腔全科、整形外科和麻醉科。治療過程如下。
你開始接觸會是正畸醫生或頜面外科醫生。第一次診時,醫生會充分溝通,瞭解你需求,聽取你想解決問題。同時,醫生會安排一系列檢查,獲取牙齒,頜骨和麪像一系列資料。完成所有檢查後,外科醫生和正畸醫生會一起討論,分析出現你問題病因,同時檢查是否有其他問題,綜合考慮決定治療方案。
拍照和錄像:這些檢查於評價面部和牙齒整體狀況。拍攝正面、側面、斜45°面相和微笑相,以及牙齒正面,側面和咬合面。還要拍攝表情運動錄像。
X線檢查:這些檢查於觀察頜骨和牙齒細節。曲面體層能夠顯示所有牙齒和牙根。頭顱定位正側位片可以顯示顱骨狀況。如果個別牙齒有問題,有時要拍牙片。牙科CT於觀察顳下頜關節位置和形態。頭顱CT放射劑量,只有在手術需要做數字化設計時考慮使用。
取模型:術前檢查和治療過程中,醫生會多次牙齒取印模,製備石膏模型。模型可以從角度觀察咬合關係,口腔觀察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