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牙醫保能報銷】種植牙可以用醫保報銷嗎 |國家醫保局迴應了 |能進醫保嗎 |

牙齒於任何人來説是十分,但日常生活中於一些生活習慣會導致我們牙齒損壞和缺失,種植牙齒成為了人們治療缺牙一種方式,種植牙齒可以醫保報銷嗎?詳細回答請看正文。

關於使用年限,醫學上用10年成功率來表示。種植牙10年成功率95%以上。有用20年、30年,有40年,每個個體有差異,身體素質、口腔衞生、骨質量、是否吸煙有關係,每個人自己牙,有40歲掉,有80歲不掉,影響因素很多。

  種一顆牙萬元,且納入醫保報銷,令患者壓力。醫保功能定位是“保基本”。當前,醫保地市級統籌為主。專業人士認為,若動用醫保基金支付種牙費用,很多地區承受,於納入醫保,降低種植牙價格才是關鍵。

  “看牙,牙疼;看完牙,。”近日,85後白領沈忱種一顆牙花了1.7萬元,於她兩個月工資,而且,刷不了醫保卡。

  分析人士認為,這些舉動釋放了一個信號,即種牙有望通過集中採購量換價,減輕患者負擔。

  價格萬元種植體,

  通俗來講,種植牙鈦金屬製成種植體(人工牙根),植入缺牙部位牙槽骨內,骨結合完成後,於其上方安放相匹配人工牙冠。可以獲得天然牙功能、結構及外形十分相似修復效果,種植牙是口腔科項目。

  拆分到環節,種植體作為核心材料,花費3500元~1.2萬元之間,佔整體費用50%;手術費和麻醉費合計3000元~5000元,佔比25%;剩餘費用中,修復材料和種植基台各佔10%,牙冠佔5%。

  可以看出,種植牙價格,主要種植體和醫療服務費。有分析報告指出,市場上種植體歐系和韓系進口品牌主,國產品牌市場份額10%。

  某三級口腔專科醫院醫生周秉元告訴記者,進口品牌種植體價格是國產品牌3倍。相比之下,國產品牌晚,於技術跟隨階段,缺乏足夠臨牀數據支撐,雖然價格,但醫生願試錯,患者接受率。

  有費用公開承認,但不可忽視。某修復材料廠商黃亮透露,於競爭陷入同質化,商家營銷推廣上投入多,“牙耗材價格背離價值,萬元一顆進口種植體,將近一半費用於‘鋪市場’。”

  同時,國內種植醫生推高了價格。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副院長林野表示,要一顆牙種,光材料不夠,需要臨牀訓練。一般而言,一個人學醫10年後才能進入這個專業領域。要求技術標準,對應學習成本,會體現治療費用上。

  周秉元介紹,種牙流程複雜,技術壁壘,輔助設備,患者需要診4~5次,醫生前後服務幾個月,人力成本。

  現行醫保政策,治療性質牙科項目,例如拔牙、補牙、根管治療報銷列,而種植牙和正畸、牙齒美白一道劃歸美容修復項目,進入醫保支付範圍。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社會保障系副教授王天宇分析稱,醫保功能定位是“保基本”,種植牙並非缺牙修復唯一選擇,可以通過價格活動義齒、義齒來代替,所以絕大多數國家屬於自費項目。

  然而,經濟社會發展,人們渴望生活質量。活動義齒和義齒雖然價格,卻存在異物感強、需磨損天然牙齒弊端。因此,多人選擇種植牙。

  去年,濟南市政協提議《擴大口腔醫療統籌報銷範圍》,建議種植牙釘材料納入統籌基金支付範圍,後條件而成行。

  寧波此次醫保歷年賬户入手,計劃市民建立歷年賬户可支付種植牙品牌目錄,支付標準:國產材料費1000元、進口材料費1500元,涵蓋種植體、基台、牙冠、修復附件和工具耗材費用;醫療服務費2000元,包括口腔CT相關輔助檢查費用,以及種植牙後半年內醫療服務費用。

  王天宇解釋説,醫保基金社會統籌基金和個人賬户構成,公眾説“報銷”統籌基金支付。而醫保歷年賬户,指是個人賬户中資金結餘。寧波此舉意味着,患者可以醫保歷年賬户中錢支付種植牙費用,義於,進一步活用個人賬户,利用醫保存量。

  那麼,如何實現降價?寧波醫保局有關負責人表示,跳過中間商,直接找源頭生產企業談,降低材料價格。

  周秉元認為這其中有可探討空間。“不是種上牙半年不出問題一勞永逸,要算上術後維護、定期複查、修復費,方案沒有考慮進去。”

  今年9月,國家醫保局李小莉提案做出迴應,稱目前各地眼鏡、義齒、義眼器具納入基本醫保支付範圍,同時鼓勵有條件地方,自身經濟發展水平和基金承受能力制定合理支付標準。

  既然如此,寧波方案有望落地並推廣嗎?

9月22日,國家醫保局發佈對代表“關於規範種植牙材料費用並其治療和服務費納入醫保建議”答覆函。答覆函指出,目前,規定,各省(區、市)眼鏡、義齒、義眼器具納入基本醫保支付範圍。

醫療服務費方面,規範口腔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對拆分過多過細項目進行整合。控制公立醫院自主制定價格醫療服務項目和收費規模。

延伸閱讀…

種植牙可以用醫保報銷嗎

動輒上萬元的種植牙,能進醫保嗎?

耗材和診療項目醫保支付方面,鼓勵有條件地方自身經濟發展水平和基金承受能力制定合理支付標準。

同時,將充分發揮商業保險作用,研究探索將牙科項目納入商業保險支付範圍可行路徑。鼓勵商業保險公司加強牙科耗材生產企業、醫療機構合作,研究制定符合市場需求口腔類專科保險項目。

此次醫保局答覆可以看出,種植牙大規模納入醫保事,提上日程,但價格水分是要擠出來。

種植牙是目前流行缺牙修復方式,價格高昂。其中主要包括種植體、基台、牙冠、修復附件、工具耗材費用,口腔CT相關輔助檢查費用,首次種植牙冠安裝後醫療服務費用。

瞭解,於私立醫院,受耗材進價、相關醫療服務費用影響,公立醫療種植牙收費。

種植牙耗材中,核心是種植體。目前,國產種植體價格大多於五千,韓國種植體大多五千到一萬,美國、瑞士種植體大多一萬一萬五,瑞士高端種植體可達兩到三萬。

雖然進口種植體價格國產種植體高出,但市場份額多進口種植體佔,主要品牌有韓國奧齒泰、登騰,美國Biomet旗下3i和,以及皓聖,瑞士諾貝爾、士卓曼,以色列。其中,韓國種植體價格,國內市場佔有率達58%。

眾成醫械大數據平台統計,獲得我國醫療器械產品註冊證國產種植體企業17家,形成規模。截至2021年7月底,獲得我國醫療器械產品註冊證國外種植體企業36家,韓、美、德、瑞士企業主。國產種植體上市時間晚,市場佔有率7%左右,醫生使用習慣和患者認可。

利潤方面,瑞士士卓曼種植體毛利率70%以上,淨利率18%~25%;韓國品牌奧齒泰,價格5000~6000元,毛利率57%~59%,利潤率5.5%~10%。

延伸閱讀…

種植牙可以報銷?國家醫保局迴應了

在德國拔牙種牙—靠譜的牙醫附加險

種植體外,牙冠利潤空間。消費端,烤瓷牙價格800-2000元,國產全瓷牙3000-5000元,進口全瓷牙8000元左右。其中,材料成本佔15%~20%。

目前,國內規模牙冠生產商有家鴻口腔、現代牙科。現代牙科2021年上半年業績報告顯示,報告期內公司收益14.81億港幣,毛利7.8億港幣,其中,主要供應牙科修復手術所用產品(包括牙冠、牙橋及植入物)義齒器材分部,上半年收益9.82億港幣,銷售成本4.52億港幣,毛利5.3億港幣。

複合增率50%,市場規模上千億

生個孩子掉顆牙不是説。生了娃去檢查牙齒,發現有一顆做過根管治療牙沒救了。。後悔當年買個牙醫附加險,現在拔牙了是擺着要種,心想應該啥保險公司會入保了。不死心查了一下,結果發現了UKV,其中ZahnPRIVAT Premium可以報銷90%,拔了牙可以入。這靠譜啦,掉一顆牙只要每個月保費多交8歐多可以了。每個月保費是35歐。我不是這個保險公司做廣告,想告訴大家,拔了牙可以入這個保險種牙,可以省點銀子,種顆點牙。下面詳細介紹一下這個UKV可以提供套餐,如果診斷出有牙齒問題朋友可以考慮一下。

我看了三個牙醫,拿到三份kostenplan。第一家是種straumann一共要自己花2813歐。下面這個德國生活夥伴肯定能看懂了,情況下,公保只能報60%牙冠花費,我這裏469.54歐。如果大家有每年體檢啥,可以拿到Bonus,報銷多點。不過大頭是要自己付。

第二家是straumann,自己花費3264歐。如下圖這筆錢是分成兩個部分,一個是牙根 (Implantation),一個是牙冠部分 (Suprakonstruktion)。

第三家是種BTI,自己花費1793歐。BTI是個公司,雖然價格些,但是還是想種一個一些材料,沒有考慮了。

我之所以看了3家牙醫,是因為第一家牙醫出的診斷是我神經普通人,種牙有風險,我才去看了第二家,看下來感受醫生是看經驗,任何錯誤診斷和操作是要我們患者自己買單,所以大家有可能情況下儘量選評價一些有經驗牙醫。第二家和第三家牙醫認為我種牙沒有風險,我選了這個好點牌子種啦。

醫生給開了阿莫西林,並且告知種牙前一天晚上開始吃,每日3次,吃6天。啥是6天我沒問,可能6天傷口差不多了吧。

種時候是打了2針麻藥,這應該是種牙過程中了,沒有,只是後面種牙感覺不到啦。打完麻藥10分鐘,進手術室,身上蓋實實,帶上頭套,感覺要做個手術。。本來一點,全部整太像術了,反倒有一點了。醫生問一下打麻藥地方能不能感覺到疼痛,我説完全感覺,手術開始啦。

操作,小刀牙齦劃個口,然後鑽個洞,然後擰上牙根完事,後有個螺絲要上上。全程30分鐘左右。然後去拍了一個X光,看一下種,完事啦。還是。

結束後了一包術後可能使用東西。一個冰袋,止血紗布,止痛藥4片。有一個術後和拆線需要注意問題。醫生説冰袋最佳使用温度是6度,不要温度低了,要隔着紙或者是毛巾使用。止血紗布出血時咬上一塊,30分鐘到1時拿下來行。吐,這一兩天儘量不要吐東西。如果出血很多情況,那要抓緊找醫生啦,按理來説出血量應該。

拆線約是個種牙後第9天,我估計7到14天應該可以。

我種了後開始麻藥沒過,有點受,感覺有點漲,2,3個時麻藥過去了,有疼痛,一點受,目前看算是一切順利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