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診所用藥】口腔科用藥 |口腔潰瘍之藥物治療簡介 |口腔科用藥 |

感染性疾病是口腔科見疾病,皰疹性口炎、急性死性潰瘍性齦炎、急性化膿性根尖周炎和冠周炎是見急性感染。

口腔兩疾病齲齒和牙周病是慢性感染性。口腔急性感染需要使用全身抗感染藥物治療。口腔臨牀治療中需要局部藥,許多慢性感染無需全身藥,僅局部藥。抗感染藥可製成含漱劑、膜劑、膏劑、口含片,並可製成緩釋劑型。除用於黏膜表面外,還可用於牙髓腔、牙周袋,多種緩釋劑應用於牙周炎治療.於口腔環境複雜,許多因素影響抗感染藥物療效。牙菌斑生物膜結構使生存於其中微生物藥物和宿主防禦機制有抵抗性。

因此用藥時,應先儘可能徹底地去除感染部位微生物,如: 菌斑、牙石、感染死牙髓組織、潰瘍表面的滲出物,使藥物直接作用於感染部位。抗感染藥物使用,因為口腔是有菌環境,牙菌斑牙面上形成,如果時清除菌斑停藥,疾病會復發,藥導致細菌耐藥。

皰疹性口炎(herpetic stomatitis)是口腔病毒性口炎。原發性皰疹性齦口炎,見於嬰幼兒。患者表現口腔黏膜充血水腫,是牙齦充血水腫,黏膜出現簇集性小水皰,小皰破裂後形成潰瘍。

口腔局部選用氯己定、聚維酮碘、依沙吖啶或複方硼酸溶液漱口。可用氯己定、溶菌酶、西地碘片含化。唇皰疹局部阿昔洛韋、噴昔洛韋軟膏或酞丁安乳膏局部塗布。唇皰疹繼發感染時,可用温生理鹽水、依沙吖啶或氯己定溶液敷。全身抗病毒治療可選利巴韋林、阿昔洛韋、伐昔洛韋、泛昔洛韋和昔洛韋口服製劑。

念珠菌口炎(candidal stomatitis)是口腔真菌感染,是念珠菌屬感染所引起急性、亞急性或慢性口腔黏膜疾病。口腔念珠菌病中白色念珠菌是主要病原菌。

鵝口瘡(thrush)發生於新生兒、艾滋病和使用皮質激素患者。發部位頰、舌、齶及唇,損害區黏膜充血,可見白色絲絨狀斑片。

抗生素口炎(Antibiotic stomatitis)多見於成年人,應用廣譜抗生素有關,且大多數患者原患有消耗性疾病,如白血病、營養、內分泌、腫瘤化療後。舌黏膜多見,主要表現黏膜充血、糜爛及舌背中部乳頭萎縮。

念珠菌白斑(candidal leukoplakia)見於口角聯合區、頰黏膜、舌背及齶部,表現顆粒狀白色斑塊。此型患者應警惕癌變。吸煙患者應該戒煙。

義齒性口炎(denture stomatitis)多發生於戴義齒患者。損害部位上頜義齒側面接觸的齶、齦黏膜,表現義齒承託區黏膜發紅,形成鮮紅色彌散紅斑,紅斑表面可有顆粒增生。

局部治療:碳酸氫鈉溶液含漱,甲紫溶液及制黴菌素糊劑局部塗布。全身抗真菌藥物治療可選咪康唑、克黴唑及氟康唑。對氟康唑耐藥感染可選伊曲康唑治療。

口角炎(angular cheilitis)是發生於口角區炎症總稱,皸裂、糜爛和結痂主要症狀。多維生素缺乏,細菌和真菌感染引起。老年患者口角炎多咬合垂直離縮短有關,口角區皮膚發生塌陷呈溝槽狀,導致唾液口角溢入溝內,呈狀態,有利於真菌生長繁殖。

局部治療:口角區病損用依沙吖啶、氯己定溶液敷,去除痂皮後,塗布甲紫溶液。滲出無結痂時,可用金黴素軟膏局部塗布。對真菌性口角炎可加達克寧軟膏。引起感染性口角炎誘因,應採取措施加以消除。

例如:糾正過牙合間距離,修改修復體,增加牙合墊,製作符合生理牙合間距離義齒,減少口角區皺褶,保持口角區乾燥。

急性死性潰瘍性齦炎(acute necrotizing ulcerative gingivitis)是侷限於牙齦死性炎症。重度患者可有頜下淋巴結腫和觸痛,唾液增多,。死區塗片瑞氏染色可見大量梭形桿菌和螺旋體。

治療主要採取局部處理:輕輕去除大塊牙結石,3%過氧化氫溶液擦洗。並給予氯己定溶液含漱。重症者可口服硝基咪唑類藥物。

牙周炎( periodontitis )是牙菌斑中微生物所引起牙周支持組織慢性感染性疾病,導致牙周支持組織炎症和破壞。局部治療主,採用潔治術、齦下刮治和根面術清除局部致病因素,治療後可用3%過氧化氫溶液或氯己定溶液局部沖洗。同時要指導患者採用方法刷牙、使用牙線或牙籤或牙間隙刷,控制菌斑,保持口腔衞生。重度慢性牙周炎、侵襲性牙周炎、伴糖尿病全身疾病牙周炎患者需輔助全身用藥和局部藥物治療,可選用藥物如硝基咪唑類、四環素類。局部氯己定、西吡氯銨溶液含漱;侵襲性牙周炎患者採用硝基咪唑類阿莫西林聯合用藥。

牙周膿腫(periodontal abscess)是位於牙周袋壁或深部牙周組織中的侷限性化膿性炎症,為急性過程,可為慢性牙周膿腫。治療原則是止痛、防止感染擴散以及使膿液引流。膿腫初期膿液形成前,可清除大塊牙石,沖洗牙周袋,將碘甘油引入袋內,時全身給予抗菌藥物或支持療法。膿液形成出現波動時,可膿腫部位及表面黏膜,選擇牙周袋內或牙齦表面引流。袋內引流可用探袋內壁刺入膿腔,切開引流可表面麻醉下進行,尖刀片切開膿腫達深部,切開後氯化鈉溶液徹底沖洗膿腔,然後局部使用碘甘油。切開引流後數日內應讓患者氯溶液含漱。

局部藥:氯己定、西吡氯銨、過氧化氫、聚維酮碘溶液、米諾環素軟膏。重度牙周膿腫、多發性牙周膿腫,應使用全身藥物治療,可用硝基咪唑類,四環素類,可硝基咪唑類阿莫西林聯合應用。

急性化膿性根尖周炎(acute apical periodontitis)發生於周圍組織急性化膿性炎症性疾病。膿腫所在部位分為 :膿腫,骨膜下膿腫和黏膜下膿腫三個階段。

治療要開髓、拔髓、開放引流,迅速消除急性炎症。當移行溝變平有波動感時膿腫切開引流。同時全身給予硝基咪唑類、青黴素類、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疼痛患者可給予氨酚待因止痛藥。

冠周炎( pericoronitis )萌出或阻生牙齒,萌出的過程中牙冠周圍組織發生炎症,稱冠周炎。其中以下頜第三磨牙冠周炎。發於18-30歲年輕人,是口腔科見病和多發病。

冠周炎急性炎症形式出現。急性發作可以分為兩型,侷限型和擴散型。當感染鄰近潛在間隙擴散時,可發生蜂窩織炎,扁桃體周圍膿腫,急性化膿性淋巴結炎,頜骨骨髓炎、敗血癥和膿毒血癥併發症。

漱洗劑及濕敷劑是指臨牀需要將藥物配製成液體製劑,於漱洗或濕敷,改變口腔內外環境,直接或間接抑制口腔內及其周圍細菌生長繁殖、減少口腔細菌數量。

【反應】(1)反應或口腔黏膜淺表脱屑;(2)使用能使口腔黏膜表面牙齒着色 , 舌苔發黃、味覺改變,停藥後可恢復。假牙表面可發生永久性着色。

【用法和用量】含漱,一次10-15ml,早晚刷牙後含漱 2-5分鐘,5-10日一療程。敷,浸有本品消毒紗布覆蓋於局部損害處數分鐘,一日2-3次。含化,一次1片,一日4-6次。

【注意事項】使用本品含漱,應碳酸氫鈉溶液交替使用,以中和其酸性。

【反應】(1)濃度皮膚和黏膜產生刺激性灼傷,形成疼痛性“痂”;(2)應用漱口可產生舌乳頭,屬可逆性。

【用法和用量】含漱,1.5% 溶液,一次10-15ml,一日含漱3-4次。沖洗:3% 溶液,齦袋或牙周袋沖洗。

依沙吖啶:於口腔、外傷及感染創面消毒濕敷。0.1%溶液可用於含漱,一次10-15ml,一日3-4次。

【適應證】(1)口腔念珠菌病;(2)輔助治療久治口腔黏膜病損如天皰瘡、糜爛性口腔扁平苔蘚;(3)預防放射治療、化學治療、使用抗生素、糖皮質激素引起口腔黏膜損害;氯己定溶液交替使用,效果更佳。(4)於唾液黏膜潰瘍,糖尿病患者於預防黴菌感染。

【注意事項】使用本品含漱時,不能因味而清水漱口。

【用法和用量】(1)成人含漱,2%-4%溶液,一次10-15ml,一日3-4次;(2)輕型小嬰兒可用2%溶液擦洗口腔,一日3-4次;(3)嬰幼兒患者,哺乳前後2%溶液洗滌口腔,4%溶液洗滌產婦乳頭,清水洗淨。還可用於浸泡奶瓶哺乳用具;(4)4%溶液於浸泡義齒。

延伸閱讀…

口腔科用藥

口腔科用藥

【注意事項】(1)塗布部位如有灼燒感、、紅腫情況,應停止藥,並局部藥物洗淨,時向醫師諮詢;(2)如誤服中毒,應澱粉糊或米湯洗胃,並送醫院救治;【禁忌證】碘過敏者。

【用法和用量】(1)於治療時,可用棉籤蘸原液直接塗布於患處,一日1-2次;(2)含漱消毒,可將藥液用涼開水稀釋1-2倍,一次5-10ml,一日2-3次,每次含漱1分鐘後吐出,半時內飲水和進食;(3)於活動義齒夜間浸泡時,可原液稀釋10倍。

【適應證】於口腔疾病輔助治療,可用於口腔護理及口腔。

【注意事項】(1)過質者慎用;(2)本品供含漱用,含漱後吐出,不得嚥下。

【用法和用量】含漱,刷牙前後或需要使用時,一次15ml,強力漱口1分鐘,一日使用2次。

【注意事項】(1)過質者慎用;(2)含漱後應吐出,不可嚥下;(3)小兒、老年人、孕婦及哺乳期婦女慎用;(4)本品誤服後可引起局部組織腐蝕、吸收後可發生急性中毒,早期症狀嘔吐、腹瀉、皮疹以及中樞神經系統先興奮後抑制症狀。發生醫;(5)時應避免接觸眼睛。

【反應】外用毒性,於大面積損傷,其中硼砂吸收後可發生急性中毒,早期症狀嘔吐、腹瀉、皮疹、中樞神經系統先興奮後抑制。硼砂排泄,反覆應用可產生蓄積,導致慢性中毒,表現厭食、、精神錯亂、皮炎、髮和月紊。

【用法和用量】含漱,一次10ml,加5倍量温開水稀釋後含漱,一次含漱5分鐘後吐出,一日3-4次。

【製劑規格】複方硼砂溶液:100ml:硼砂1.5g,碳酸氫鈉1.5g,液化酚0.3ml,甘油3.5ml。

【適應證】於皮膚和黏膜化膿性感染、念珠菌引起口腔炎,於燙傷、燒傷。

【注意事項】(1)面部有潰瘍型損害時慎用,應避免造成皮膚着色;(2)治療鵝口瘡時,只在患處塗藥,如溶液嚥下可造成食管炎、喉頭炎;(3)塗藥後密封包紮;(4)大面積破損皮膚使用;(5)應用。

【用法和用量】外用,取適量塗布患處,一日2-3次。

【注意事項】(1)過質者慎用;(2)新生兒慎用;(3)供口腔局部使用。如誤服中毒,應澱粉糊或米湯灌胃,並送醫院救治;(4)塗布部位如有灼燒感、、紅腫情況,應停止藥,並局部藥物洗淨,時向醫師諮詢。

延伸閱讀…

口腔潰瘍之藥物治療簡介

口腔科用藥

【用法和用量】外用,棉籤蘸取少量本品塗於患處,一日2-4次。

【適應證】於治療下列疾病:(1)口腔念珠菌病,可本品塗敷於義齒黏膜面,然後戴上義齒。(2)久治口腔黏膜病損如天皰瘡、糜爛型口腔扁平苔蘚,配合糖皮質激素局部製劑。

【反應】口服劑量時可發生腹瀉、噁心、嘔吐和上腹疼痛消化道反應,減量或停藥後症狀迅速消失。

【用法和用量】(1)糊劑: 外用,取適量局部塗布,每2-3時一次,塗布後可嚥下;(2)片劑:口含,一次1-2片,一日3次。

【反應】利多卡因可觸發遲發變態反應和速發變態反應,可其它酰胺類藥物發生交叉過敏反應;地局部使用利多卡因,是於黏膜,可觸發變態反應。

【用法和用量】(1)牙齦或口腔黏膜炎症性疼痛:每次塗約0.5釐米凝膠於疼痛或發生炎症牙齦區,按摩,一日3次。(2)治療與配戴義齒有關症狀或病損:可用約豌豆大小凝膠,塗抹患處。

【注意事項】(1)過質者、孕婦、哺乳期婦女慎用;(2)本品於皮膚黏膜,不能於眼部;(3)塗藥時應戴指套或手套;(4)使用7日,症狀緩解,請諮詢醫師;(5)藥部位如有灼燒感、、紅腫情況應停藥,並局部藥物洗淨;時向醫師諮詢。

【用法和用量】外用,塗於患處;成人小兒白天每2時1次,一日6次,共7日。

【注意事項】(1)過敏反應,注意觀察,出現過敏徵兆(、發紅、腫脹、丘疹、水泡)即停止藥;(2)肝功能障礙以及腎功能低下老年患者慎用;(3)注藥時患部可能出現刺激或疼痛,注藥可明顯減症狀;(4)藥前去軟垢,齦上菌斑及牙石;(5)注藥後不得漱口及進食;(6)局部如出現耐藥性或菌所致感染症應停止藥。

【反應】牙周袋內注射後出現局部刺激,但消失,屬於一過性反應。

【用法和用量】外用,進行牙周沖洗或牙周基礎治療後,通過纖細的特製注射器膏注入牙周袋深部,一週1次,4次。

【注意事項】死性牙齦炎或急性牙齦炎患者採用刷牙方法,可乳膏塗搽患處。

【用法和用量】外用,取適量乳膏塗於患處,一日3-4次。患處滯留3-5分鐘後清水漱口洗去。可乳膏擠於牙刷上刷牙。睡前使用效果。

【注意事項】(1)孕婦及哺乳期婦女慎用;(2)甲狀腺疾病患者慎用;(3)兒童請醫師指導下使用;(4)使用5日症狀見緩解應停藥醫;(5)如服用過量或出現反應,應醫。

【反應】(1)皮疹、皮膚過敏反應;(2)含服可導致舌苔染色,停藥後可消失。

【用法和用量】口含,一次1片,一日3-4次。

【適應證】於急、慢性咽喉炎,口腔黏膜潰瘍、齒齦炎。

【注意事項】(1)過質者慎用;(2)本品應含化,嚼口服;(3)如服用過量或出現反應,應醫。

【用法和用量】口含,一次1-2片,每2-3時1次,時可重複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