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門診成本】口腔診所如何做好成本管理 |開口腔診所成本 |口腔門診的成本結構 |

成本管理是口腔門診經營管理中組成部分,成本控制否在程度上反映出診所管理水平,會影響診所運營和發展。診所經營者只有理解並掌握了成本流向,才能經營診所。

診所成本包括人力資源成本、設備材料成本、物業成本、營銷成本、風險成本、時間成本。有些成本是隱性,有些是顯性;有些是必需,有些是可節省;有些是動性,有些是主動性……成本增加減少階段是相對並可轉化,良性成本總是和效率提升應,那此時成本支出會帶來未來業務增長。

診所在進行成本管理時,不要侷限於如何想盡辦法“省錢”,成本定位耗材支出顯性成本上,減少支出是動型成本控制。

成本管理目標不是節約,是地使用成本,其核心觀念。市場競爭日益、利潤率情況下,設計複雜成本決策和支出審批過程可能有利於診所良性經營。

涉及諸如衞生消毒、服務治療、診所效率方面成本不僅不能減少,反而應該保持長期高投入,是涉及到病人使用安全性問題,要“”對待。因為這方面出現任何問題,診所專業形象復存在,連生存可能受到致命打擊。材料選擇方面,醫生要堅持質量臨牀醫療標,獲得安全可靠治療結果。

文章大家分享了適合口腔醫美低成本引流13個方法,就算你是白,看完以後能懂得如何去實操。

前幾天以前領導吃飯,最近他搞了一個創新藍牙耳機項目,希望通過低成本來實現銷售目的,目前問題卡怎麼引流上,希望通過我他圈點人。

恩,雖然最近因為“消費醫療共享智庫”事每天跑跟死狗,但以前領導面子還是要買!想這個事怎麼時候,想起這是個話題,可以一起總結下。

鑑於上這種“如何公Z號引流或者如何引流”有沒的帖子多!適合消費醫療或者我覺得消費醫療操作起來。例如:造熱點、搶話題、朋友圈刷屏扯皮一類,我多説了,於小門診教會。

,門診專業搞醫療和營銷專業搞事情是有點區別。

而且,説話,這種帖子寫起來超麻煩!希望看到朋友動動手分享下或者點個贊,讓我手碼這些字圖個心理安慰啥,您支持才是Jason持續胡説八道源動力!

我估計看官你看到第一個要點,你不想往下看了。

如果消費醫療行業慣用引流方式,例如:頭條內容分發來算筆賬。來説,頭條內容分發是基礎300-1,000個曝光/篇來進行累計。假設一個文案每天出2篇稿子計算,一個月是60篇。換句話説,如果你家文案寫不出驚世駭俗文筆,或者Jason破文筆搶不到哪裏去。

那麼,於是:文案引流(曝光量):60*300=18,000

我們文案工資標準3,000來作為基礎人力成本預算。

説:於文案一個月辛辛苦苦產出了18個CPM,166.7元/CPM。此處有看官説了,媒體運營肯定會做一個平台。吧,即使+博、公Z號、紅薯吧,於*4個平台通發:

四個平台(曝光量):60*300*4=72,000

如果通俗商業理解,於是我們3,000元換取了72,000曝光量。

反之,而廣告行業CPM=50元市場均價,投廣告成本3,600元。

此處,我提對於廣告媒介把握中,流量質量一系列於門診經營可以稱“玄學”話題,不用提公積金、保險得加錢,個税比增税問題咱可以不計。

成本核算及CPM產出進行橫向,這貌似是個“虧本”買賣。

換句話説,一個文案累死累活一個月,跟投廣告費用差不多。而事實上,實際情況是,如果一個文案每天出2篇稿子通發4個平台,你可以想象一下這個工作量。於大部分文案同學來説,我相信,基本上你這個KPI佈置下去,第二天文案同學辭職説。

所以,文案引流邊際風險並於引流,而於內容本身。如果你家門診文案確實能搞出“爆文”,這確實是個低成本引流行之有效方法。

只是,客觀的説,驚世駭俗文案,市場均價2-3萬起。目測消費醫療機構幾家鎖有可能會選擇這種文案外,99.99%門診會選擇這麼“貴”文案。不管你信不信,但這是。

,媒體、第三方平台是這麼想,不然廣告賣誰?

恩,我是明白這個道理,花大力氣推出“AI文案”。通過機器寫稿,一天能出1,000篇原創稿子,找通發軟件直接通發。

所以,很多時候,是“技巧”問題,技巧這些,而是你一開始錯了。

説一句,説我家機器寫稿子能有多,從目前,大部分門診文案寫差多少,不信同學可以自行諮詢@店小二。

恩,王婆賣瓜自賣自誇事是需要時常乾。

人性是這樣,人活一輩子在意無非幾件事:“酒色財氣,烤串扎啤”。因此,從人性解讀來説,如何善用利用工具並合理利用人性變成了重點。

舉個例子:之前有朋友家醫美門診,實在活不下去了,找我幫忙看看。我看了一圈,那叫一個門庭冷落車馬,門口大爺吹牛X。説前廳個毛有,個鳥門前飛,更別説鳥人了。鑑於是朋友沒錢,咱什麼門診品牌偉岸形象事了,生存發展才是硬道理不是?至於什麼門診特點、什麼背景此情此景下提了,即使服務牛X到像話得有地方信息散出去不是?説話人家那麼牛X不用找我不是?

問題來了,門診核心問題不是沒錢嘛!如何通過引流保證現金流變成了問題關鍵,只是如何“引流”還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鑑於此,我方出了一個折:“城交友/玫瑰”瞭解一下?

恩,當時方門診闆表情,和看官你現在看到這時面部表情是。

男人&女人配對天經地義。我當年高中老師話説,“蒼蠅到了年紀知道配對呢!”,我高中師説這個意思是防止戀!

防沒防住倆説,道理是這麼個理。扯了,談這個!繼續話題。

因此,如何利用這個點!

君見,M真真假假、Soul遮遮掩掩、附近人是一堆二大爺強勢佔領前提下,於大部分女生來説,工作生活圈子、去夜店外,基本上啥可以“擴大社交圈”方法。

恩,估計很多姑娘看到這句秒懂!

同時,鑑於大部分姑娘做不到“紫霞仙子”那麼敢愛敢恨,即使有這個心這個膽,所以即使姑娘有這個意思,需要一個“噱頭”意思意思,或者一個看似合理“契機”。因此,興趣社交成了一個引流方式,啥興趣,於社交!

操作上來説,建立“女生免單、男生200元”“聚會社羣”。

説話,這個招數並鮮,新鮮是能想到拿這個事用來門診引流。

説一句:其實大部分時候,如果方法,玩着玩着能錢掙了。我會告訴你,Jason當年上大學時候第一桶金指着這事賺錢?

恩,Jason這種“歷史”可多了,哪天我想不開了可以專門開貼説一下。,這個事需要有“種子用户”才能轉動“增長飛輪”。説了,你得會“玩兒”。

例如:Jason自己來説,我喜歡搞夜店聚會,因為夜店聚會有“醫美氛圍”嘛。

恩,一切工作!但不要門診“獻身”,懂者自懂!

友情提醒:不要搞讀書會,得好看姑娘沒空看書,這是常識。

那啥女生免單,男士要200元?

,有了需求操作辦了,拉羣嘛!這個需求是“廣大人民羣眾”喜聞需求,增長速率變成了“不成問題”問題,後,拉完羣發廣告嘛,發廣告到店嘛。

門診運營常識,此處BB。

所以,增長並像很多傳説中那麼“困難”,方法很,你能下去方法。而且,説這家門診目前混,這讓Jason欣慰。如果這位仁兄看到這篇帖子,此處祝福這兄弟門診,你好了,後我才有牛X可吹不是?

開個玩笑。不過,能醫美門診玩成“婚慶”公司,我TMD了。

,口腔門診同理可證。

一幫老頭老太太一天看孩子、遛狗、跳廣場舞、早上超市排隊領雞蛋外,啥事。他們找點事做,種植體、大病種來了?

來説,於大部分小門診機構,不管是電商平台、是線下門店,口腔潔牙卡獲客、窩溝封閉鎖客,醫美小氣泡引流、玻尿酸拓客,沒有“之一”及“例外”,100%是這麼幹。

,有高科技一點,比如包裝成各類“卡券”。例如:各類家庭卡、閨蜜卡,

,“卡券體系”底層核心是通過現有用户橫向或者縱向新用户拉動,並通過項目鎖客帶動大項目數量提升,或者提升單項目溢價空間。

因此,“卡券”這套用户軌跡線本身是沒毛病哈!

其次,不管是卡銷體系、裂變系統、三方平台,本質來説是個用户習慣使用問題。換句話説,用户錢包變成V信錢包了,你準備讓客户紙質券放哪?

很多理髮店小哥看不透這個道理,各種美了誰TMD願意搞一張假模假樣卡沒地方放,要説這年頭理髮店幹。

所以,“卡券”不是重點,“成本模型”才是重點。

第三,市場人角度講,有些是因為門診闆算不清這個帳,有些是因為門診要錢沒錢要人人,導致下面人確實做,這是事實。

只是,有些道理還是要講,不然門診闆高薪僱市場人員目的哪?

謀定而後動,算清帳才是硬道理。

口腔潔牙例,從目前,雖然潔牙有很多人願意買並且是各家平台電商核心增長點,但是牙卡售價於80元賠錢這是行業常識。

前文發出來後,有好多看官同學看不清這個道理:

一個潔牙師是8,000-10,000成本,起碼北上廣深是這樣,那麼一個潔牙師每天接客10個人計算,一個月一天休息是接待300人。

80元售價計算,潔牙師產出:80*300=24,000元。

賬面上,看起來是不是?

但是,各位看官有沒算過,房租、牙椅、水電、公積金保險、前台人員、營銷成本攤一系列成本?

帝都例,商水商電店面沒有於5元/平米/天,一台牙椅攤使用面積如果20平米計算,一個月房租成本3,000元,這是含各種税價格。

同時,一個潔牙營銷成本30元進行假設:

房租+潔牙師+獲客成本=3,000+8,000+300*30=20,000元

因此,來説,如果門診潔牙於80元,那麼這家口腔門診賠錢。

而且,這不算平台間抽傭區別及找不到潔牙師產生邊際成本溢價。

所以,價鎖客北上廣深沒前途,這是!

總之,如果你家商業模型可以支撐這種方式,客觀的説,這不是一種“引流”方式。君見,很多縣級市,這種方式依舊“獲”。

但是,從目前,以北上廣來説,需要換個思路來“引流”,地價房租這擺着。

還是30元獲客成本來計算,那麼30元以內牙能幹點啥成為了重點!例如:

問題來了:看似送東西嘩嘩外流,但邊際模型上會虧錢,起碼佔用設備成本不是?這順便解釋了好多醫美門診為啥送禮品抽獎砸金蛋,本質這麼個事。懂者懂吧!

Jason答:並沒有!雖然Jason向來底線,但是個有底線人

,分銷這事各行各業,能分銷玩成“傳X”,消費醫療獨一份!此處拉仇恨。

其次,肯定有看官要説“裂變”。

Jason個人角度看:一方面:除非細分市場,否則大部分時候“裂變”出來用户是出來“薅羊毛”。另一方面:親測很多門診玩裂變控制“局面”,大部分時候很多門診遇到情況於,玩裂變但裂變起來。

第三,那如何“羣狼戰術”引流呢?

來説:毛主席説“集中優勢兵力”論,通過“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從平台運營角度説,一個賬户打不過多賬户,是俗稱“打羣架”

這個大搜這麼玩多,後來玩人多,導致效果沒上去獲客成本倒是上去了。這個短期紅利,見招拆招戲。

説一句:紅薯、,原理可同理可證。

這個某寶、大東,家電行業這麼玩很多,主要原因是家電行業手裏銷商多。而且,家電細分市場平台電商,開店。

而於消費醫療實際操作來説,多門診開店外,可以多品牌開店。

比如:R爾、R泰,維ER、康B,

每個品牌一個門診,只做1個億,是方法。本質來説,吃渠道驅動紅利,建立“渠道為核心偽消費品品牌”。

延伸閱讀…

口腔診所如何做好成本管理?

開口腔診所成本

,締造出一個十億級口腔品牌。但當你有了渠道資源、運營能力、團隊和資金時候,做出十個一個億醫院做出十個億品牌要多。

,各有各活法,但是有掙是渠道利潤疊加錢,有掙是品牌溢價錢,這是。

,目前這種方式消費醫療目前有點政策風險,看官實際操作時候請需要留意一下。

這個口腔領域有代表“朗X口腔”、“美X口腔”,其它行業包括大家熟悉蜜X冰城奶茶、尚X優酒店,是套路相通戲。

來説,通過“股權交換”整合門診建立“品牌”。從操作上來説,雖然“朗X口腔”整合實在讓人恭維,但是診作物理單位解決“基礎信任和選擇成本問題”品牌角度來説,這套模式底層邏輯是可行。

只是,整合品牌解決不了增長問題。

從江湖傳説最近營銷動作,“朗X口腔”類似醫美“分期/返現/免費做大病種”玩法着實有點“爆雷”風險。

包括,前幾天有個投資媒體朋友專門解讀過這個事。

,以上只是一家之言,萬一人家現金流有足夠資本支撐呢?

阿里M媽估計做某寶運營,估計“多多X寶”,是一個事,消費醫療喜聞樂見“CPS”。只是,“CPS”,啥有玩起來有玩起來,這不是個玄學玄學。

總之,核心戰鬥力開店上,懂者懂吧。

但是,從目前電商生態,阿里M媽和京X客應該是,可以讓很多行業電商同學放棄轉向直播電商了,倒是多多X寶紅利,有看官可以努力一下,但TMD不是忽悠你去X多多開店。

説一句:直播電商目前並適合消費醫療,信不信你。

熟悉Jason朋友知道,Jason是個信奉“暴力美學”人。只是,怎麼暴力?本質是“大力才能蹟”招式。見方式如下:

前文基本説差不多了,來説,這個“成本模型”問題。

換句話説,沒有實力每天發出去40篇稿子,我建議你搞這個事,因為這個沒量積累沒質變化。

包括之前重慶某口腔一個小兄弟我聊,他有意識這麼玩一下。雖然當時是競爭關係,但我看小夥子小小年紀、前途可量點了他兩句,只是這哥們主戰場定在了大搜貼吧,知道後轉明白沒?

總之,萬變不離其宗,本質邏輯是一個事。

事實上,門診運營轉化量下,這些流量養活一個門診了。

説一句:大部分時候大家説“知識科普”、“私域流量”,有可能説不是一碼事,乾可能是一碼事,這個道理。

“暴力加粉”這個事不是可行,最近微V企業版迭代後,私域流量推上風口。

只是,Jason看來,粉絲質量才是。這話怎麼説?

,這個事可以和前文“發贈品”結合,只是如何操作,還是需要從操作流程上改進下目前消費醫療門診慣用方法。

這個可能對中小門診有點高科技了,比如:Chrome插件、程序、APP算此類。

君見:360處,免費之外抓住了一個時代契機,這個契機可遇不可求,但方法是可以借鑑。

名字目前編好,先領會精神!

只是,如何規模化後能個體門診產生效果,這才是我來説課題,因為“規模化”和“效果”這個問題上確實有點矛盾。

成本管理是口腔門診經營管理中組成部分,成本控制否在程度上反映出診所管理水平,會影響診所運營和發展。診所經營者只有理解並掌握了成本流向,才能經營診所。

診所成本包括人力資源成本、設備材料成本、物業成本、營銷成本、風險成本、時間成本。有些成本是隱性,有些是顯性;有些是必需,有些是可節省;有些是動性,有些是主動性……成本增加減少階段是相對並可轉化,良性成本總是和效率提升應,那此時成本支出會帶來未來業務增長。

診所在進行成本管理時,不要侷限於如何想盡辦法“省錢”,成本定位耗材支出顯性成本上,減少支出是動型成本控制。

成本管理目標不是節約,是地使用成本,其核心觀念。市場競爭日益、利潤率情況下,設計複雜成本決策和支出審批過程可能有利於診所良性經營。

涉及諸如衞生消毒、服務治療、診所效率方面成本不僅不能減少,反而應該保持長期高投入,是涉及到病人使用安全性問題,要“”對待。因為這方面出現任何問題,診所專業形象復存在,連生存可能受到致命打擊。材料選擇方面,醫生要堅持質量臨牀醫療標,獲得安全可靠治療結果。

目前看有種植牙集採,變成限價趨勢。預期是集採,隻影響上游耗材,影響中游醫院。現在看,像是限價,不僅集採耗材,限制醫療服務價格,那麼中游醫院毛利、淨利是打擊。$通策醫療(SH600763)$ 可能創新低。這個頭一開,眼科、醫美消費醫療瑟瑟發抖。$愛爾眼科(SZ300015)$ $朗姿股份(SZ002612)$ 

口腔醫療產業是指以口腔醫療服務消費基礎,集合了口腔醫療服務、職業牙醫教育培訓、口腔醫療器械研發生產、市場策劃、宣傳、投資、經營、管理醫療產業鏈。目前,我國事口腔醫療服務主體包括:綜合性醫院口腔科、口腔專科醫院、連鎖口腔門診、個體口腔診所。

口腔行業整體產業鏈可分為上游醫療器械及醫療耗材製造產業;行業中游為口腔醫療信息化平台, 我國目前口腔行業碎片化狀態,SAAS 系統(口腔診所管理軟件)和美國市場目前流行 DSO模式(口腔服務組織),其主要工作原理是利用第三方機構、雲計算、數字信息化手段對口腔醫療機構進行集中化管理;口腔行業下游為口腔醫療服務機構,可分為綜合醫院口腔專科,口腔專科醫院,連鎖口腔診所及個體口腔診所,口腔醫療屬於行業產業鏈下游領域。

口腔醫院服務項目主要包括烤瓷牙、種植牙、牙齒、牙齒美白、牙齒修復和口腔疾病,每項服務視情況收取藥費、麻醉費、材料費、設計費、檢查費、諮詢費、模型分析費等費用,其中利潤板塊於口腔耗材和器械。

口腔行業是一個市場化程度與成熟度醫療垂直細分行業。幾年,借政策東風,資本助推,口腔醫院、診所迎來了“黃金爆發期”。目前有千億市場規模,未來預計保持15%增長:口腔醫療服務行業上游承口腔醫療設備儀器製造/供應商,下游直面終端支付方(患者、保險),居民意識增強和人均治療支出增加,近年來迅速擴容,行業規模08年200億增長18年1000億,過去十年翻了5倍,GAGR18%,診量超3億。於口腔疾病患病率持續增高,口腔行業診量每年10%增長,客單價5%增長,總體預計行業維持15%增長,2020年行業規模達到1419億元,其中正畸佔25%,種植佔比32%,兒科佔比18%,綜合市場佔比25%。預計2030年口腔醫療服務達到4500億元,2018-2030年CAGR13%。

延伸閱讀…

口腔門診的成本結構

口腔醫美如何低成本引流?13個小技巧教給你

診人次增速高於客單價提升:口腔行業診人次目前增速10%左右,客單價增速5%左右,人次變化行業影響顯著。

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2018年我國患有口腔疾病人數6.97億人,同年口腔醫院診療人次佔口腔患者比例5.76%;2019年口腔患者升至7億人,同年診療佔6.43%,表明我國口腔患者診療人次佔比呈上升趨勢,同時口腔患者人數持續增加,我國口腔醫療市場提供了發展前景。

未來國內市場滲透率有望進一步提升。目前中國洗牙滲透率10%,海外洗牙率高達75%;中國年種植牙數316萬顆,於每萬人22顆,海外發達國家100-300顆/萬人;中國需要正畸治療人羣比例72%,目前有1.8%治療率。

牙科行業本身屬於持續性消費項目,客户遍佈全年齡段,口腔預防和診療需求貫穿人一生。基礎需求角度來説,一年需要進行1-2次潔牙,屬於持續性且定性消費。從治療需求來説,年齡階段存在治療需求。兒童時期,需要塗氟、溝窩封閉來防治蛀牙;青少年時期,呈現拔牙、牙周疾病及牙齒美容修復需求;中老年時期,具有種植牙需求,且牙科診療要求定期複查,診療週期,複消費頻次。 

口腔需求是一個系統性工程,進行如正畸、種植過程中同時會需要綜合科洗牙、牙周、根管治療方面配合,細分需求具有排他性,而是年齡需求具有疊加屬性。

傳統觀念裏面,“牙疼不是病”老話能,彰顯廣羣眾於牙齒保健視。口腔保健指南建議一年需要潔牙1-2次,《中國衞生統計年鑑》數據,全國口腔診療人次達到1.56億人次,假設潔牙,洗牙滲透率10%,發達國家預計70%左右。《第四次全國口腔流行病學調查報告》,各年齡段患齲率,而治療率達到20%。大家於拔牙、正畸、種植有概念,但多數人於牙齒保健知之甚少,鮮有人使用巴氏刷牙法、並堅持每日兩次刷牙、每年洗牙1-2次,致使“小毛病”牙石、牙周、牙齦出血疾病發,仍受到重視。

於口腔習慣和問題得不到正確認知,問題得到解決,需求走向消費後端。比如潔牙(300-500元)、牙周治療(2000-4000元)、根管治療(500-5000)、種植治療(5000-20000元)。 

通策醫療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醫療服務主營業務主板上市公司。公司目前擁有多家口腔醫療、生殖醫療機構,致力於成中國領先綜合醫療平台。

當前公司合計控股口腔醫療機構 46 家,另有參股產業基金控股口腔醫院(以下統稱“體外醫院”)3 家。公司旗下共有醫生 1381 名、旗下醫院經營面積合計 16 萬平方米、牙椅數合計 1986 台。目前公司中國口腔醫療服務行業市佔率排名第一,是口腔醫療服務行業龍頭。

通策醫療獲醫能力於其診療化,且經營模式符合國情,醫生利益協同,建立了專家激勵機制,完善學術培養機制。同時採用了“總院+分院”模式,符合國民“大醫院”診心理,具有公立醫院專業度,具備附近醫便利性;採用了梅奧接診模式,使服務品質優於公立體驗,有望實現全國連鎖口腔服務龍頭。

成立於1999年瑞爾齒科,第一家門店設立北京國際大廈。如今瑞爾齒科擁有110餘家直營診所和醫院,每年服務近200萬人次。採用差異化和高端化模式,嘗試建立進入壁壘,但天花板。業績:2019年營收10.8億,利潤:虧損3.04億,2020年營收11億,利潤:虧損3.26億,2021年營收15.15億,利潤:虧損5.98億(測算)2020年衝擊港股IPO失敗。

美維口腔醫療打造“中國口腔醫療第一平台”為己任,致力於全民口腔整體管理。作為國內首個以DSO模式發展口腔醫療企業,美維通過戰略投資、標準輸出、醫療技術提升、品牌管理中國口腔連鎖品牌及專家賦能並實現個性化發展,推進民營口腔醫療產業可持續發展。

於加盟品牌,美維口腔能夠提供技術提升、標準化(DNV GL“M+”管理認證)、人才輸出(科研創新和人才培養)、運營增強(耗材、營銷、財務輔助)、信息化(SaaS雲平台)幫助。目前美維投資收併購維樂口腔、新橋口腔、中山口腔、DUANG DUANG少兒口腔、美爾口腔、愛齒口腔、韓美口腔、致美口腔、清華陽光口腔、口腔、恆美口腔、小白兔口腔共16家口腔連鎖品牌,覆蓋35座城市,擁有185家口腔醫院門診部。

泰康拜博醫療集團創建於 1993 年,多年積累和發展,北京、上海、廣州、深圳 50 個城市擁有近 200 家口腔醫療機構,是佈局國、規模化運營口腔醫療集團。 

2014年聯想控股10億控股54.8%股份。2018年4月,康泰人壽20億入股,持股51.56%,聯想股份降為36.46%。業績:2016年收入12.57億,虧損7.95億,2015年-2017年虧損6.91億、7.95億、7.93億。2017年後無公開詳細數據查詢。但2018年聯想控股年報,虧損。門店數:1418年75家、135家、200家、212家、213家。前期資本支撐下,擴張,但未能盈利後,擴張步伐減緩,幾年數據不明。

牙博士是華東地區規模中高端民營連鎖口腔服務提供商和第二大民營口腔服務提供商,主要業務是全年齡段客户提供口腔服務解決方案,涵蓋種植服務、正畸服務及綜合牙科服務,堅持“一顆牙背後一個博士團”。近十年精益管理和發展,公司累計服務人次430萬、累計服務患者近100萬名,其中累計完成正畸量47,000人,及種植牙手術近68,000例。到目前為止,公司華東地區擁有多達31家門店,覆蓋蘇州、南京、上海、温州華東地區主要城市。2018年度、2019年度、2020年度及2021年上半年,牙博士收入人民幣6.32億元、人民幣8.71億元、8.35億元及5.07億元;同期毛利率52.7%、53.8%、55.5%及54.7%。2019年度、2020年度及2021年上半年,實現調整後淨利潤人民幣2,364.4萬元、8,530.7萬元及6,161.1萬元,呈現出盈利能力提升高質量增長態勢。

廣東省區域龍頭,業務主要集中廣州市,預計藉助資本市場有望開展省內擴張,省外擴張短期看不到希望。目前20家門店。接近通策醫療總院+門診模式。品牌影響力,助資本市場實現省內擴張能力。業績:2021年測算營收為4.1億,利潤交易方承諾2500萬,22,23年營收預計30%年化增速,業績方承諾5500萬,7500萬。 

華齒口腔全稱上海華齒口腔醫院投資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是上海第一家上市口腔醫療集團公司。自1996年以來,二十餘年發展歷程,於上海黃浦、楊浦、浦東、閩行、徐匯、松江、金山、靜安、奉賢區域擁有18家直營口腔門診部。擁有主任醫師、副主任醫師、主治醫師、執業醫師、技師、護理、技工工作人員350餘人。2020年、2021年H1營收15650萬元、8663萬元,淨利潤2517萬元、966萬元。

登士柏創於1899年,總部設賓夕法尼亞州約克郡。登士柏和西諾德耗材、技術和設備領域領先平台強強聯手(2016年股份合併而成),致力於打造全球數字化口腔及一體化解決方案公司。

經營範圍包含牙病預防、牙體修復、牙齒、根管治療、牙齒種植、口腔修復、醫療保健。2016年,登士柏西諾德營收37億美金,同比增長40%,營業利潤率創紀錄提高到21.8%,合併後協效應獲益匪。全球牙科領域排名第一。

自1954成立以來發展,士卓曼集團兼容幷包,現已成擁有多個知名口腔品牌大型跨國集團。覆蓋了口腔醫學領域種植外科、修復治療、正畸矯正,數字化產業到生物科學而產業鏈。產品和解決方案遍佈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助醫者勝券在握,讓超過千萬人原本初,綻放笑顏。

Heartland Dental創立於1997年,是全美規模DSO,旗下有超過10000名成員,提供臨牀業務支持服務對象涵蓋了全美35個州、 超過800家診、1300位口腔醫生。 Heartland Dental口腔診所簽訂服務合約,但提供臨牀診療服務,收購口腔診所。這些口腔診所保留自己品牌,雙方存在合約關係。

截至2019年,口腔專科醫院雖然數量只有500多家,數量佔1%,但診療人次佔比達到15%,彰顯出競爭力;綜合性醫院口腔科佔了診療人次50%左右;剩餘35%診療人次數萬家口腔診所承擔。

(1)手工依賴性強,醫生依賴度,但人力成本高,口腔醫生供需匹配

口腔醫療行業獲醫決定獲客能力,診療,客户牙醫存在粘性,但中國口腔醫生缺口。根衞生統計年鑑,中國註冊口腔醫生數量20萬左右,其中執業醫師16萬、助理醫師4.11萬,每百萬人擁有口腔醫生數195人,而海外發達國家多數400-1500人之間。口腔醫學會測算,合理配置每4000人擁有一名口腔醫生,應14億人口,國內口腔醫生數量應為35萬人,當前有超過15萬缺口。2012-2020年,口腔醫生數量CAGR10.2%,於口腔市場整體增速,不能匹配需求增長。

高端化是國內早期牙科診所定位。目前玩家多,集中於一二線城市,但規模普遍。國內牙科診所早期一線城市興起,近年來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大規模連鎖和渠道下沉,但市場佔有率。

中國口腔服務業態分散,投資門檻,醫師個體性強,近年來有大量資本進入牙科連鎖。但行業競爭,想市場中突破,需要加深行業競爭規模效應,將其他中小品牌擠出,近年來已有多家龍頭品牌企業通過承擔大額虧損來鋪開門店,促成渠道下沉。下圖費用支出比例圖可看出,營銷管理費用佔一部分,導致口腔醫療機構獲客成本。

牙科部分項目價格,需求彈性,居民收入提升行業需求影響。中國人均GDP水平5000美元10000美元爬坡過程中,口腔診療費增速保持15%-25%之間。

主要代際人羣迎來齡化,缺齒率增加,口腔修復作牙科核心業務之一,老齡化驅動其他服務行業顯著。

(1)我國口腔科醫師數量匱乏,人才資源缺口,未來或成為限制口腔醫療行業發展因素。

(2)口腔醫療達到規模化經營,且多數口腔醫療鎖品牌營業收入體量並。口腔服務業態於其他專科業態,傾於依賴牙科醫生本身,綁定優質口腔醫生公司發展,控制人力成本是醫生成本,構成了口腔服務鎖化挑戰因素。

1.中國正畸滲透率提升空間大,屬於增長藍海市場

《中國正畸消費藍皮書》調查數據顯示,國內理想型口腔有9%,個別和畸形比例達到19%和72%,而實質上去接受正畸比例寥寥無幾。潛在正畸人羣數量龐,收入是制約正畸市場發展核心因素,增速於具有需性種植。未來居民收入提升、習慣改變使得正畸市場規模爆發增長。

(2)診所環節:出現SaaS雲管理和連鎖模式。SaaS雲管理能夠降低連鎖診所管理成本,個體診所產生競爭優勢。 

(3)治療環節:出現CBCT和美技術,患者需求化。普通診所過去購置牙椅、X光全景機基本滿足需求。而數字化診療CBCT、3D打印投入超過百萬元,提升了牙科投資壁壘,連鎖診所存在議價領域來提升。

(4)規模效應;正畸和種植高值耗材診療項目出現,隱應用提升了牙科技術壁壘和醫生專業度要求,考驗耗材供應能力,連鎖診所形成技術優勢。 

預計到 2030 年我國還需要 13 ~ 40 萬牙醫,儘管目前我國每年口腔院校畢業生人數 年增長,但只有 2000人/年,醫療需求匹配。

1.中國成為收入國家,後續增長靠人力資本密集服務業,是醫療服務。政策是鼓勵社會辦醫。有投資者擔心醫療服務會像教育一樣政策打壓(大量拋售醫療服務股票導致大跌)。諮詢了中國社會科學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恆鵬教授,看不出來打壓跡象,什麼影響。

2.中國帶量採購降低創新藥品、耗材成本,控制檢查費用,將提高醫療服務價格,使得公立非公立成本結構差不多。三明醫改醫院集團法人化,降低國有企業醫院、公立醫院改制,降低公立醫院藥品、耗材回扣,有多醫生公立醫院跳槽到民營醫院,將提高非公立市場份額及單客收入。加強行業自律、民間自治,市場出清,將提高行業集中度。醫院鎖增長可能性,利率下行,提升DCF增長估值或PEG估值倍數。因此海通證券認為醫療服務是醫藥醫療皇冠上明珠。

3.老齡化,口腔、腫瘤細分領域。

筆者任某頭部醫療基金醫療服務投資研究負責人,2018/11/21寫了一篇《醫療服務項目開發思路探討》,提出了專科醫療機構投資賽道選擇:眼科、輔助生殖、口腔、醫美、有特色專科綜合醫療服務(比如腫瘤、康復),看了一二級市場相關項目,各賽道跑出了龍頭公司。

1.0時代:眼科、口腔、輔助生殖專科醫療服務連鎖,愛爾眼科、通策醫療(低估)、錦欣生殖

2.0時代:有腫瘤、康復特色綜合醫療服務連鎖,比如海吉亞醫療、盈康生命(啓動)、三星醫療。

3.0時代:有多特色專科綜合醫療服務連鎖,比如國際醫學(啓動)。

美國醫療服務公司HCA護理4800億市值。中國老齡化人口超美國,將跑出比美國醫療服務公司。醫療服務應該PEG或DCF估值,沒潤應該PSG估值(增速差不多時用PS)。中國印度作為發展中國家,增長,估值倍數可以給得比美國高很多,愛爾眼科可以作為可比估值。愛爾眼科、通策醫療,未來誰會超過HCA呢?

醫療服務是適合長線投資,長線投資者,能幫忙做投後管理,比如幫忙介紹併購標,或者請朋友圈子去體檢、若有醫需求優先選擇,他們提建議,幫助提高。

長牛醫療服務工作員工,要自己公司有信心。比如愛爾眼科很多員工每個月一發工資買愛爾眼科股票,多年下來掙得工資多。醫生機構能地識別醫院,長線機構買得多,不如醫院轉診醫生買得多。但有個股泡沫或有利空事件時可以倉或減倉,調倉到低估個股。

比如,筆者2月6日羣裏公開説,“我現在沒有持有醫療服務股了”,2月22日開始龍頭股大跌,通策醫療跌了47%、錦欣生殖跌了44%、海吉亞醫療跌了40%,愛爾眼科跌了39%。而大跌後迎來了中長期投資機會,比如通策醫療。

1.市場大,滲透率,供應求,增速。

(1)藥佔。藥品帶量採購,這條適用。

過去公立醫療機構藥養醫,藥佔科室,非公立醫院重點專科,社會辦醫於公立醫療機構。

早期公立醫療機構獲取醫保定點,社會辦醫院獲取醫保定點,社會辦醫院選擇醫保覆蓋科室切入(比如眼科、口腔、輔助生殖、醫美)。後期社會辦醫院獲取醫保定點能力,與公立醫療機構。只是醫保依賴醫院淨利率達到20%,有醫保依賴醫院淨利率可以達到30%以上。

3.對其他科會診依賴,適合專科醫療機構發展。

對其他科會診依賴,選擇有特色專科綜合醫院,建立服務模式,可顯著降低獲客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