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矯正混合散光】散光矯正的方法 |什麼是混合散光 |混合散光也能擁有清晰的摘鏡視力 |

瞭解混合散光之前,我們要知道什麼叫做散光。散光是屈光一種形式,平行光線進入眼內,於眼球子午線上屈光力,不能聚集於一點,不能夠形成圖像,這種情況我們稱散光。

臨牀上混合散光是,那麼混合散光做角膜激光手術見。小易一個混合散光困擾多年人,遠視和混合散光,無法配戴眼鏡,配戴眼鏡,看近看,視覺效果,從而導致小易眼睛經常性視疲勞,一系列檢查,右眼遠視350度,視散光425度,角膜厚度612um;術前視力0.7-,左眼遠視100度,視散光200度,角膜厚度611um,術前視力0.8,小易是沒有看過這個世界。

因參軍體檢需求,小易父母陪同下來到青島眼科醫院北部院區龍克利主任門診,要求做激光近視手術,小易眼部情況,龍克利主任小易選擇了個性化精雕半飛秒手術,不但於遠視矯正有效果,而且可以矯正術前混合性散光,程度保證術後視覺效果。術後一週小易右眼視力到達了0.9-,左眼視力達到了1.0,雙眼看視力提高,視物度提高,不但擺脱了眼鏡,而且眼睛會像之前那樣了,這下終於可以圓小易參軍夢了。

無論視遠物、視近物,感模糊不清,患者常有眼瞼半閉眯成縫隙習慣,企圖以此使物體看得。

  規則散光多數是於角膜先天性異態變化所致,還可能存在晶狀體散光。有些後天引起散光,比如眼瞼針眼或粟粒腫,用眼姿勢(如眯眼、揉眼、躺著看書),這樣眼皮壓迫角膜會使角膜弧度改變,發生散光並使散光度數增加,另外,一些眼科手術(如內障及角膜手術)可能改變散光度數及軸度。   規則散光主要於角膜屈光面凹凸不平所致,如角膜潰瘍、疤痕、圓錐角膜、翼狀胬肉。

  有一種叫做有規則散光,是於角膜彎曲度某一方向它垂直方向不一致時引起。它類型很多,有遠視散光,有近視散光;有復性視散光復性視散光以及混合散光,它多數是於角膜屈光能力所造成,並視或者遠視同時存在,是可以眼鏡。

  有規則輕度散光,不會影響視力,但可能有眼睛現象。很多人當用眼時間,會引起頭痛,眼睛和眼眶周圍痠痛感覺,少數人有噁心、嘔吐症狀,對和工作有影響。至於散光時,則看到物體一片,對工作有影響。

◆生理性散光:主要是於眼瞼擠壓角膜生理因素導致,表現角膜前界面垂直彎度.

◆晶體散光;晶狀體表面各經線上曲率導致 ,如圓錐晶體.

1.散光眼要散瞳驗光,混合性散光;

2.學齡前兒童1%阿托品滴眼液或眼膏散瞳驗光,每日兩次,三天後方可檢影驗光;

4.少數病者滴用阿托品後,面色潮紅頸部、全身發紅、口乾,這是阿托品藥有反應,只要多飲温開水,過1—2時後症狀消除,滴阿托品滴眼液後手指壓迫鼻根旁淚小管處10-15分種,防止藥物流入淚囊吸收,如果壓迫得,會發生上述症狀。  

  3-4歲時做第一次眼部檢查,後毎年定期眼部檢查1-2次。 指導幼童認識那些是危險遊戲和玩具,減少眼外傷。指導幼童養成衞生習慣,隨便用手或其化物品接觸眼睛,避免傳染眼疾,若感染眼疾時減少外出。

2 選擇讀物時字體要,不可太小。

3 電視放置高度眼睛平行線下方一點點,有看電視須距離電視畫面角線5-7倍。 看書超過時,毎30分鐘休息5分鐘。營養要。 多到郊外遊玩,多看遠處綠色曠野。 需配眼鏡者,應醫師檢查後配鏡。 主動學校取得聯繫,並積極配合。

  兒童散光眼治療,主要視力,視而定,如果兒童規則散光,引起視力障礙,沒有視可以不用治。如果兒童有視,不管散光度數小大,即使散光度數,需要散瞳驗光,配戴眼鏡。原則上全部散光度數要矯,但如果兒童散光度數過,不能適應,可以先戴低度眼鏡,適應,後配戴高度數全部矯正眼鏡。

                                                                                                                                                                                                                                                                                                                                                                                                                                                                                                                                                       散光有規則兩類,規則散光是不能用光學眼鏡片,唯有硬性角膜接觸鏡才能;而規則散光用光學眼鏡片提高視力。至於提高視力程度取決於散光程度,兩者成反比。

  輕、中度散光視力往往達範圍,高度散光得到視力,是高度遠視散光,視遠視不能依賴調節來看清物像。如在幼兒期儘矯,視功能發育受到抑制,年齡了戴眼鏡,矯正視力,往往成中度視。而高度視散光則好些,雖然視遠不,但視力是,視功能還得到鍛煉,沒有完全抑制,矯正視力高度遠視散光要,但應儘矯。高度散光矯得,不僅能促進視功能發育,而且物體變形和空間定位誤差反應要,病人能接受程度要,且於適應。散光配鏡有以下原則:

混散:混合散光只需滿足兩個基本要求:一球柱光型,二球鏡度值小於柱鏡度值。因此,混合散光驗光處方上有可能出現”-/+”光型或”+/-“光型,每個企業庫存管理時會混合散光光型設為同一類型進行管理,我們企業是混合散光所有光型統一”+/-“光型入庫。

換算有個口訣:球散相加,中間變號,軸位夠90減90,不夠90加90.

要考慮需否光學恆變換,當球面透鏡度值≥柱面透鏡度絕對值或電腦顯示形式上混合性散光,復性散光時需要變換。恆變換目的是,利於鏡片製作,簡化處方形式並暴露其散光類型。恆變換方法是,球面透鏡頂焦度原球面透鏡柱面透鏡頂焦度代數和;柱面透鏡頂焦度原柱面透鏡頂焦度相反數;軸位:若原軸位於或於900加900,於900減900。例如:-2.00DS+2.00DC×70(混合性散光)→-2.00DC×160(實為性視散光);+3.00DS-3.00DC×170→+3.00DC×80(實為單純性遠視散光),+5.00DS-3.00DC×40→+2.00DS+3.00DC×130(複合性遠視散光);-5.00DS+2.00DC×70→-3.00DS-2.00DC×160(複合性視散光)。如能完全矯正行,情況下為了減少反應,可應用彌散圈原理,減少散光度一半加於球鏡度上。上述舉例變換後+3.00DC×80轉換成+0.50DS+2.00DC×80;-2.00DC×160轉換成-0.50DS-1.00DC×160;+2.00DS+3.00DC×130轉換成+2.75DS+1.50DC×130;-3.00DS-2.00DC×160轉換成-3.25DS-1.50DC×160。

減少反應,對配鏡者利用彌散圈原理減去部分散光,其一半加於球鏡上。兩眼減去散光度數,使兩眼散光度數相差控制1.5D之內。取1/2或2/3散光度開始配戴,分幾次,加大散光度,後接近或達到原屈光度,獲滿意視力。例1,原屈光度-4.00DC×40→-1.00DS-2.00DC×40→-0.50DS-3.00DC×40→配鏡-4.00DC×40;例2,-3.00DS-5.00DC×170→-4.00DS-3.00DC×170→-3.50DS-4.00DC×170→配鏡-3.25DS-4.50DC×170。對以往戴過散光眼鏡人,如需追加散光度,達到目的。

延伸閱讀…

什麼是混合散光?

混合散光也能擁有清晰的摘鏡視力

文獻(和泉行男.日本.屈光檢查.中國職協輕工分會眼鏡行業培訓中心印發.高級專業教材.第161頁.)陳述了矯正視力前提下,清除戴鏡反應方法,現整理如下:

1、散光(如-0.75DC),利用彌散圈原理,將全部散光度一半併入球面透鏡中。

2、軸不變,降低散光度,但對散光度者奏效。

3、保持散光度,變換散光軸向,軸靠近水平或垂直方向;如前法時,既要減少散光度,要變換散光軸向。請參考附表變換軸向。

臨牀上混合散光配鏡處方錯誤,處方見,一些專業驗光師多年來沿用錯誤處方原則。這和目前文獻中沒有相關指南有關。下面我們進行理論分析。

減正球鏡或減正散光,見第三種方式是減負散光。

其中第一種見。前兩種方式:減正球鏡或減正散光,來源於減正球鏡或減正散光方法,其目的是讓眼睛保留調節心牌狀態。

1、-3.00Dc×180°= +1.00Ds-3.00Dc×180°+(-1.00Ds)於人眼調節生理狀態,戴鏡後於增加了一個-1.00Ds透鏡,即近視過矯。動物實驗和臨牀結果,這種情況會使人眼發育近視過數相等屈光狀態。

延伸閱讀…

散光矯正的方法_屈光矯正_衞教百寶箱

混合散光的處方原則

因為:①單純或複合視自身會有調節反應,降一種狀態;②配鏡後視方向適應降低視度數,是我們希望。

這種處方方法,一些專業驗光師多年來沒用。但顯然它是不能接受處方方法,而且一量患者習慣了戴這種處方眼鏡,改為正確處方眼鏡反而不能接受,因為正確處方視度數低而視力不如過矯錯誤處方。

眼鏡行業中有驗光配鏡人員只能解決問題,遇到見問題束手無策或解決,令顧客失望。筆者多年來實踐並結合理論學習積累了一些解決驗光配鏡疑問題經驗,現陳述如下,供同行參考。

1.1高度視(-6.00DS以上):對配鏡者如完全矯有反應,可2/3屈光度開始配鏡,3個月後反應減輕達到滿意。有時遞增度數到完全矯正可達3次之多,每次提高-3.00D以內,這是因為睫狀肌恢復調節需要有一個適應過程。戴過高度視鏡患者,有可能提高1次屈光度能達到滿意視力。

筆者接待一位51歲婦女,原戴鏡:R-17.75DS,L-15.00DS,雙眼視力0.4,當時電腦顯示R-25.00DS-1.5DC×91,L-23.75DS-1.75DC×7,實配R-20.00DS-1.25DC×91,L-19.00DS-1.00DC×7,其矯正視力達到1.0,患者試戴1時感反應,而歸。實際上,對老年人只要能滿足日常生活需要,配鏡度數可些,這樣既可遠用可近。

例如60歲顧客-12.00DS,實配-9.00DS,如視力矯到0.8,視力,無反應。至於P.D取,P.D之平均值,如選遠用或用取相應P.D。於學生應力爭完全矯正。高度視,是-12.00D以上視常有合併症,如晶狀體及玻璃體、眼底變性。探知有無合併症及其,筆者嘗試完全矯正,看視力是多少,如達到≥1.0,可認為無合併症或有度合併症。判斷視力能否提高時,取小孔鏡置於矯正鏡片前,如視力無提高,判斷視力為止。這樣做,有利於加速選擇屈光度鏡片。

有晶狀體眼:於少年兒童眼調節活躍,驗光後需要散瞳或用雲霧法緩解調節,待瞳孔恢復時(複方託品酰胺於第2天,後馬託品於第1周後,阿托品於第3周後)再行驗光,然後比散瞳前後屈光度,開具處方。處方上屈光度數位於散瞳前後屈光度數之間,這是因為既要排除調節幹擾,要考慮客觀存在剩餘調節。可以顯性視度+1/4隱性遠視度作為配鏡度數,或取2/3當天散瞳後屈光度,但不如前法可靠。如雲霧法緩解調節,可當天決定處方,但不如散瞳效果。如初配時適應可減鏡度,短期內逐增鏡度充分矯正,以防內斜視及弱視發生。對青年及成年人,於調節減低,作散瞳驗光,時採用雲霧法,取視力或視力高度數。

例1,42歲男性患者,裸眼視力右0.1,左為0.25,配鏡右-13.00DS-2.00DC→0.4,左為-2.5DS-0.5DC→1.0;例2,30歲男性患者,裸眼視力右2.0,左為0.1,配鏡右平光,左為+9.00DS+2.00DC×163→0.8。每例兩眼屈光度雖相差10D以上,但感覺,且能防止廢用性弱視惡化傾向。可見眼鏡適應能力有個體差異,年齡有關,可能是於主眼發揮視功能優勢緣故。

減少反應,對配鏡者利用彌散圈原理減去部分散光,其一半加於球鏡上。兩眼減去散光度數,使兩眼散光度數相差控制1.5D之內。取1/2或2/3散光度開始配戴,分幾次,加大散光度,後接近或達到原屈光度,獲滿意視力。

例1,原屈光度-4.00DC×40→-1.00DS-2.00DC×40→-0.50DS-3.00DC×40→配鏡-4.00DC×40;例2,-3.00DS-5.00DC×170→-4.00DS-3.00DC×170→-3.50DS-4.00DC×170→配鏡-3.25DS-4.50DC×170。對以往戴過散光眼鏡人,如需追加散光度,達到目的。

要考慮需否光學恆變換,當球面透鏡度值≥柱面透鏡度絕對值或電腦顯示形式上混合性散光,復性散光時需要變換。恆變換目的是,利於鏡片製作,簡化處方形式並暴露其散光類型。恆變換方法是,球面透鏡頂焦度原球面透鏡柱面透鏡頂焦度代數和;柱面透鏡頂焦度原柱面透鏡頂焦度相反數;軸位:若原軸位於或於900加900,於900減900。

例如:-2.00DS+2.00DC×70(混合性散光)→-2.00DC×160(實為性視散光);+3.00DS-3.00DC×170→+3.00DC×80(實為單純性遠視散光),+5.00DS-3.00DC×40→+2.00DS+3.00DC×130(複合性遠視散光);-5.00DS+2.00DC×70→-3.00DS-2.00DC×160(複合性視散光)。如能完全矯正行,情況下為了減少反應,可應用彌散圈原理,減少散光度一半加於球鏡度上。上述舉例變換後+3.00DC×80轉換成+0.50DS+2.00DC×80;-2.00DC×160轉換成-0.50DS-1.00DC×160;+2.00DS+3.00DC×130轉換成+2.75DS+1.50DC×130;-3.00DS-2.00DC×160轉換成-3.25DS-1.50DC×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