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牙齒矯正拔牙】牙醫師提出兒童不拔牙矯正觀念 |孩子矯正一定要拔牙 |破除兒童牙齒矯正錯誤觀念牙醫師為爸媽盤點常見迷思 |

【NOW 黃子琳/台北報導】「乳牙蛀掉不用管,恆牙長出來」、「要等到恆牙長齊,才能進行牙齒」、「矯正牙齒要拔牙,牙齒有空間移動」、「牙齒沒有個2、3年,可能拆掉牙套」觀念,聽之下好像有幾分道理,但實際上並完全正確!牙醫師宋慧玲醫師表示,只要把握「黃金年齡」,並善用擴張器調整口內空間,能讓孩子不拔牙情況下,順利完成牙齒。

宋慧玲醫師指出,牙齒排列,是許多原因所造成,可分為先天後天因素。牙齒骨骼大小,是基因遺傳決定,人因為牙齒口腔空間比例,像是牙齒、口腔空間形成「齒顎空間」,呈現齒列;有些人是上下顎骨發育完全,變成「戽斗」、「暴牙」、是下巴歪斜情況產生。

▲善用擴張器調整口內空間,能讓孩子不拔牙情況下,順利完成牙齒。(圖/慧安牙醫提供)

先天遺傳之外,很多時候後天習慣所致。宋慧玲醫師提到,近年來於空氣汙染日益,多孩子有過敏性鼻炎、呼吸道疾病問題,鼻塞而改用嘴巴呼吸。當孩子張口呼吸時,舌頭會平攤、向前,牙弓會因為舌頭刺激造成開咬,失去生長張力,以至於牙弓變,以往,不但使牙齒變得,鼻腔問題會,建議牙齒以外,應徹底治療呼吸道疾病。

宋慧玲醫師説,混合齒列期,乳牙及牙並存時期,如果乳牙蛀掉或早期脱落,周圍牙齒會缺牙位置移動,導致恆牙缺乏足夠空間生長,後造成牙齒,因此家長不能置之不理。此時,建議配戴「空間維持器」才能牙維持萌出空間,讓恆牙順利生長,以利日後進行拔牙矯正。

值得關注是,兒童牙齒「黃金年齡」,普遍大約定義912歲,但現代孩子營養、發育,牙齒生長速度,所以應該要提早進行評估,並定期回診,觀察牙齒排列是否有變化。宋慧玲醫師分析,普遍來説,孩子6歲會出第1顆臼齒,並於12歲換完乳牙,上顎骨約9歲開始生長,到12歲定型,下顎骨則13歲進入成長期,到18歲定型,因此,建議把握黃金矯,能採用「拔牙」方式矯正牙齒,連帶暴牙、戽斗能提早得到改善。

▲把握黃金矯,能採用「拔牙」方式矯正牙齒,連帶暴牙、戽斗能提早得到改善。(圖/慧安牙醫提供)

「矯正要拔牙嗎?」這是許多家內心疑問,聽到小孩矯正牙齒,需要拔牙退,總覺得拔掉牙齒可惜。牙醫師宋慧玲表示,矯正技術日新月異,過往有些牙齒觀念不符合時代潮流,例如:「矯正要拔牙,牙齒有空間移動。」、「小孩等到恆齒,進行牙齒矯正比。」其實,只要把握矯正黃金期,兒童矯正可以拔牙,能免除不必要痛苦。(NOW 李蔚萱/台北報導 2022-03-10)

宋慧玲醫師指出,7到11歲是兒童矯正牙齒黃金期,此時可利用「日式拔牙矯正」調整齒列,擴張器撐開顏面口腔骨骼,讓牙齒有足夠空間生長,接著置入牙齒矯正器,循序進地讓牙齒排列。時會配合記憶彈線,其拉力且會疼痛,讓牙齒骨骼方向生長,不僅能縮短時間,可減少兒童因長時間戴矯正器,而增加蛀牙機率。

宋慧玲醫師進一步説,讓孩子711歲這段黃金期矯正牙齒,不但能改善暴牙或戽斗咬合不正情形,能順勢讓臉部線條變得。值得注意的是,進行牙齒矯正前,有些觀念需釐,像是一輩認為乳牙蛀掉關係,會有恆牙再長出來;或是等到恆齒全部,這些是阻礙兒童矯正牙齒觀念。

宋慧玲醫師解釋,若乳牙蛀牙而提早拔掉,會留下一個空洞,導致兩側牙齒空洞移動生長,影響日後牙齒空間。因此,兒童應做好口腔,若不慎蛀牙須拔掉乳牙,可利用空間維持器日後矯。此外,恆齒全部,牙齒沒有移動空間,因此應提早混合齒列期,可忍受拔牙。

「日式拔牙矯正擴張器」屬活動式裝置,可取下,只需每個月時調整1次,可維持彈力,透過、持續性力量,幫助牙齒排列,並促進顎骨齒槽骨發育。宋慧玲醫師強調,牙齒矯正後,不僅臉蛋變得,能解決咬合不正、鼻塞、用口呼吸問題。

宋慧玲醫師提醒,現代兒童營養、牙齒發育,6歲會出第1顆臼齒。家長應定期帶孩子到牙科診所檢查,若有咬合不正情況,能發現,諮詢齒顎專科醫師,進行預防性,並可縮時間。否則隨著孩子年紀增長,矯正治療時間會跟著拉長,困難度提高。

於牙列擁擠情況發生多,唇部凸,所以拔牙矯正因此多。不過拔牙矯屬於複雜矯,醫生會認真分析患者實際症狀後制定出周密拔牙矯正方案。不是説所有正畸需要拔牙。

同時,要口腔患者牙齒實際症狀以及患者修復美觀性要求較高等因素來決定。來説,牙齒排列時候,例如見“虎牙”,下前牙擁擠,需要拔除某個牙齒來提供間隙。有患者牙齒外凸,這大家説“齙牙”,矯正牙齒時候,需要拔牙將前牙“壓‘進去,這樣唇部會看起來。

有些患者牙齒擁擠並不是,但後牙咬合,咀嚼食物,可能引起耳前顳下頜關節損害,需要拔牙矯正。

以上可以推斷,兒童做牙齒矯是否需要拔牙不能而論,需要醫生根據患者臨牀表現,通過檢查來決定。提醒家長孩子做牙齒時候,要到專業醫院,因為醫院技術和醫生水平,兒童狀況造成損害情況下,為患者提供牙齒效果。

延伸閱讀…

孩子矯正一定要拔牙? 牙醫師提出兒童不拔牙矯正觀念| NOW健康

破除兒童牙齒矯正錯誤觀念牙醫師為爸媽盤點常見迷思

牙齒矯通過正畸或外科手術方法治療錯頜畸形,錯頜畸形是指兒童生髮育過程中,先天因素或後天因素導致牙齒、頜骨、顱面畸形,錯頜畸形齲齒、牙周病一起列為口腔三見病,其患病率高達人口50%以上。

錯頜畸形表現牙齒頜骨、上下牙弓、上下頜骨、頜骨顱面之間協調,從而影響了面部美觀口腔功能,錯頜畸形會使一些患者出現心理和精神障礙,進而升學、求職、擇偶產生負面影響。因此進行牙齒,改善外觀,恢復功能,是十分必要。

從乳牙期開始關注孩子牙齒和發育情況,一些畸形如反頜,乳牙期進行早期治療。孩子開始換牙時應該正畸醫生建立起聯繫,定期檢查,觀察牙齒替換情況,對一些可能造成錯頜畸形習慣和牙障礙進行幹預。

有些骨骼畸形如上頜前突、下頜前突、開頜需要青春期到來之前進行早期矯治才能阻斷錯頜發展,引導牙齒、頜骨生長。

延伸閱讀…

孩子矯正一定要拔牙? 牙醫師提出兒童不拔牙矯正觀念

兒童牙齒矯正黃金期是何時?牙齒矯正的藝術

到青春生長發育期(女孩11~13歲,男孩12~14)時,牙齒替換完畢,頜骨有發育潛力,此時是進行矯治最佳時期,絕大多數錯頜畸形可此時解決。

正畸科裏,兒童牙齒、哨牙(齙牙)、地包天(反咬合)、歪下巴問題可見,影響着孩子們形象和口腔。這是因為我們食物、軟化,讓頜骨缺少食物刺激而退化,以致孩子牙齒情況多見。廣州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正畸科主任醫師蘭澤棟告訴記者,這些問題可通過牙齒方法得到解決,但目前老百姓普遍存在矯正牙齒一些誤解。

家長往往因為害怕拔牙而放棄孩子進行牙齒。蘭澤棟説,以前很多人吃玉米、豌豆、黃豆、甘蔗食物,頜骨得到了鍛鍊,因而牙齒有足夠空間生長,而到了現在,吃食物,頜骨缺少刺激而退化,頜骨小,但牙齒數量和大小沒有退化,以至於頜骨不足以容納所有牙齒,從而造成擁擠現象。所以,使牙齒和頜骨匹配,往往需要拔除功能牙齒(為大牙、智慧牙),牙列恢復到位置提供空間。

進行矯牙期間牙齒會變鬆,因為牙齒只有受到牙箍作用力會骨頭裏移動,牙根周圍骨頭發生改建,從而使牙齒出現活動度。牙齒矯正期間會每月1毫米速度移動,這是現象,但移動到目的地三個月後,會完全恢復到治療前程度。如果矯牙會導致牙齒鬆動話,這項技術沒有辦法開展下去了。

所以説,牙齒變鬆是生理範圍之內,不用擔心。拆除牙箍後,牙齒會。

矯牙雖然不是件鬆事,但沒有那麼離譜。初戴牙套,牙齒第一次接受牙箍“壓力”,會有一點。第一個星期牙齒會感覺痠無力,這個時期可選擇吃食物。過了適應期,進食基本上可以。戴牙箍期間,磨嘴問題會存在,及時和醫生聯繫處理,沒有什麼影響。